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华健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 214500

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及思考等过程,深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其不仅契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亦满足新课程标准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规定。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并依据初中学生的独特特点,合理设计并实施探索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化学开展实验探究式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设计

正文


引言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究式实验,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依据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探索性实验,并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以完善和优化实验设计。同时,教师应构建独立探索的框架,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使其在具体问题与任务的解决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化学素养的内化。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特点

实验探索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体现了高度的主动性。这一特性能够显著激活化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获取过程,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在此过程中,教师亦扮演了积极的辅助角色,主动引导学生,赋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进行自我探索。其次,实验探索贴近生活实际。初中化学实验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氧气的制备、燃烧的条件等,均是以贴近现实的方式进行[1]。这种贴近生活的实验与探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轻松的教学环境。最后,实验探索强调协作性。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意见,随时与他人就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交流与探讨。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环节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问题尤为突出。当前,众多学校仍沿用“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的传统模式,此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机会,这既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削弱了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其次,实验设备的匮乏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学校因资金短缺或对实验设备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2]。此外,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影响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实验课程的准备和授课投入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或学习态度消极,对实验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因此,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学研究水平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三、初中化学设计实验探究式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设置探究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自主

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化学课程应着重凸显人文关怀,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与热情,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精心组织学前调研,引导学生主动预习化学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并鼓励他们参考权威教学资源,以培育学生前置性学习意识,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九年级“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这一章节为例,空气作为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启蒙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授课前,教师可巧妙设置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二是如何科学测定大气组成?问题一旨在激发学生对空气基本构成成分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深入研读教材与辅导材料,掌握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及稀有气体的基本性质与应用;问题二则引导学生对大气成分测定方法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提前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预先了解“测量大气中氧浓度”的实验及拉瓦锡的经典大气组成研究等。这将有效驱动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自主探究,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主阅读、深入探究及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实验情境,营造实验氛围

构建实验情境对于激发初中生的情感体验及促进思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应依据实验的独特性,精心构思情境,旨在营造一种既轻松愉悦又鼓励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以“神奇的氧气”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巧妙构思一场别开生面的“憋气大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进行一场旨在挑战自我极限的憋气比赛,旨在观察并记录哪位学生能够坚持憋气时间最长。然后,教师可顺势引入氧气的关键性话题,并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如:“如何在实验室中高效制取氧气?”此类问题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思考,进而优化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随后,教师可展示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因素所引发的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现实问题,以此唤起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社会价值的深刻认识,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上述实验情境的构建,学生不仅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认识到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接触相关的新闻资料,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融入生活元素,组织探究实践

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初中化学教育致力于塑造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摒弃伪科学观念,并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责任感。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化学探究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化学领域的浓厚兴趣,激活其探索与创新的潜能。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知识,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从而培养其化学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以九年级“盐和肥料”教学单元为例,当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化肥种类后,教师可策划一项名为“化肥与农药使用的社会影响探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开展社会调查,收集不同人群对化肥与农药使用利弊的看法。通过与家庭成员、社区居民等的交流,学生将了解到化肥与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防治病虫害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关注到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在收集并整理调查数据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化肥与农药使用的利弊,培养其辩证思维与批判性分析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其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对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形成更加深刻地认识。

总结语

探究式实验教学标志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探究学习理念的深度融合,它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范式,将学生的自主探究置于核心地位。为最大化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素材,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需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寻化学学习的乐趣。展望未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基于课程的具体需求,灵活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永玲.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3,(25):125-129.

[2]朱泽庆.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活动策略浅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06):99-100.

[3]邢金辉.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1,(27):95-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