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措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校学校;学风建设;措施研究
正文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遇到问题及原因
目前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轻视课程学习,消极对待学科竞赛和课外实践活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计划等现象依然广泛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学习态度发生变化,从高中封闭、紧张的学习状态跨越到大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短期内没有培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放松对自我的要求,随波逐流。二是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方法也在发生变化,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涌进校园,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偶尔存在,教师是课堂的核心,教学的节奏由教师来把握,虽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便于组织管理,但是忽视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级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督办学风建设工作。同时,各学院应成立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主任、教师、辅导员代表组成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学风建设工作,以及班级、寝室为单位的学风建设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风建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二是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由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科技处等职能部门为牵头单位,以各教学单位为责任体系,通过具体落实措施,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忙起来、学起来。各学院责任单位应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分别制定学院的学风建设方案,从基础文明养成、职业生涯引导、专业兴趣培养、思想教育引领、榜样示范带动等方面,以更加全面、具体的举措保障学风建设工作落实、落细、有成效。
2.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制定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二是推进教考分离,分阶段推进教考分离工作,实现主要考试课程全覆盖。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四是严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关,要求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鼓励各专业联合企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五是严格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校、院、学科三级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督反馈机制。六是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第三方平台送审,将质量监督管理覆盖到学位论文全过程。
(二)强化管理机制
1.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增强教学实效
一是充分发挥任课教师作用,教师对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质量全面负责,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扣分内容如实记载。二是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考勤管理,把课堂考勤记录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登记入册,严格确定学生修读课程的考核资格。三是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密切关注学生课堂的上座、前排、抬头等听课状态,将教师对课堂管理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观测点,纳入动态监控机制。四是加强学习纪律管理,辅导员、班导师每周至少一次对所带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对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者记入学生诚信、行为档案,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2.加强教师管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是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提高课程建设系统性、持续性打造“金课”,杜绝“水课”,不断深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对教师不定期开设“师德师风”专题讲座。二是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每年开展师德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教师诚信档案。三是树立典型,表彰典范。举行“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将“四有”好老师作为“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的基本标准,并在教师节予以表彰。
(三)强化教育引导
1.加强学生教育引导,增强学习效果
一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入学教育开始,全年级、全时段,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二是上好“开学第一课”,每学期开学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好新学期的计划,尽快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三是举办专家学者座谈报告会,各学院每学期举办1-2次学术报告、专业座谈会或本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学科特色和未来就业方向等。四是开展学风建设品牌活动,开展《考研风采展示》等学风建设品牌活动,同时各学院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朋辈辅导”等活动,以品牌活动的开展助推学风建设。五是开展读书求知工程,举办读书月、读书打卡、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
2.加强诚信教育,维护学术诚信和道德
一是对学业学术不端实行“零容忍”,严肃处理各类学业学术不端行为并记录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二是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成立校、学院两级考试巡视组,增强对考试违纪情况巡查。三是建立学生诚信、行为档案,将学生考试违纪、日常不良行为等情况记入学生电子档案,作为评奖评优重要依据,引导学生注重个人诚信,强化诚信意识。四是加强研究生学业学术诚信建设,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等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引入《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等课程作为研究生必修课,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五是严惩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做到学术学业不端“零容忍”。六是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科研人员要恪守学术道德,遵守科研活动规范,践行科研诚信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等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
(四)强化帮评举措
1.“三帮”学风领航工程
(1)学困帮助点对点
朋辈志愿者“一对一”按照每周“一次领学辅导、一次伴学自习、一次作业点评、一次困难剖析、一次激励谈心”的“五个一”帮扶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分目标、分方式、分阶段、分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学困生。校院两级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责任担当,注重经验总结,科学评价考核,切实发挥在学业帮扶中的带动作用。
(2)素质帮衬点对面
朋辈志愿者“一对多”通过线上答疑室、线下辅导班的形式,形成学生间“互帮、互助、共进步”的氛围,朋辈课堂计划把学有余力的学生招募起来,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辅导力求通过学习答疑、课程辅导等形式,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课程成绩,优化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高年级同学的实践能力。
(3)家-校-舍帮扶面对面
学校辅导员学业预警学生谈话,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从“分析缘由”、“告诫警示”、“立志赶上”、“制定计划”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克服困难。辅导员与家长逐一电话沟通,说明学生在校情况,家校联动,做好教育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五育寝室”学风促建工作,以寝室为单位,多措并举,勇于革新,采取“树学风、显特色、保质量”三步走学风强化措施。
2.“五评”学风领航工程
(1)大学生标兵评选
为推进学风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激励优秀学生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校每年可组织开展大学生标兵评选,各学院按照评选条件在本学院内组织初选,学校召开大学生标兵评选答辩会,组织候选人进行演讲、答辩,根据现场、网络评选结果确定获奖名单,每年评选出获奖学生的先进事迹可在相关网络平台予以登载宣传。
(2)自励自强标兵评选
为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奋发成才,学校可每学年组织开展自励自强标兵评选,在全校本科学生中树立一批勤奋学习、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先进典型。通过采取切实措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才教育的深入开展。
(3)优良学风班标兵班评选
为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全面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立志成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人才素质,学校可组织开展优良学风班创建评选活动。坚持“重在创建,严格考评,以评促建”的实施原则。活动贯穿全年,可分为创建、中期检查、末期评审,评审分为指标初评和现场展示两个环节。最终评选出规定数额的校优良学风班和校优良学风标兵版,让“学校引领学风、学院培育学风、班级创建学风、学生维护学风”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越发巩固、越发坚实。
(4)标兵自习室评选
新生入学的第一年期间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集中自习则是帮助新生实现高中到大学生活过渡的有效手段。各学院根据学生自习的组织情况、学习效果、出勤率、自习纪律、卫生保持等方面,择优推荐本学院自习室参评学校标兵自习室评选;学校组织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代表组成“自习情况抽查工作小组”,不定期对各学院自习情况进行抽查,最后评选出“校标兵自习室”。
(5)乐读书达人评选
为鼓励同学们积极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充分利用图书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引领好读书风尚,学校可组织开展乐读书达人评选活动。在全校图书借阅量在前300名的学生中,各学院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推荐,学校每年定期组织评选,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1]张文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学风建设研究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79-81.
[2]王蕊.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7-89.
[3]索罗丹.基于“三全育人”管理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经济师,2022(10):185-186.
[4]刘男,刘昕雨,李伟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视角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究[J].高教探索,2016(S1):179-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