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红梅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中学 邮编: 721400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优化,分析其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优化策略;案例分析

正文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构建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策略及具体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语文阅读任务,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享知识和讨论问题,从而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机会。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和创新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构思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存在任务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任务设计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导致学生在合作中缺乏动力和兴趣。例如,有些教师设计的小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只需简单回答问题或完成基本任务,缺乏深入思考和创新探索的机会。这种任务设计不合理,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合作中出现应付和敷衍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存在角色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导致学生在合作中缺乏责任感和目标感,合作效果不佳。例如,有些教师没有指定小组负责人,学生在合作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指导,容易出现混乱和无序现象。角色分工不明确,不仅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合作中产生依赖和推诿心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任务设计、明确的角色分工和有效的合作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个方面的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合理设计小组合作任务

教师应合理设计小组合作任务,确保任务的层次性和挑战性。任务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和主动性。合理的任务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创新探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合作任务,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创作、文学鉴赏等,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探索。在阅读理解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中逐步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在写作创作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构思和创作;在文学鉴赏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明确小组角色分工

教师应明确小组角色分工,确保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角色分工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学生在合作中出现分工不均和职责不清的现象。明确的角色分工不仅能够提高合作效果和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目标感,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指定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可以指定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整理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指定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小组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合作中起到领导和协调的作用;记录员应具备较强的记录和整理能力,能够准确记录和整理小组成员的讨论内容;汇报员应具备较强的表达和展示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3. 提供有效的合作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提供有效的合作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在合作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干预,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合作指导和支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素质,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合作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合作技能培训中,教师可以讲解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合作和分享;可以讲解记录和整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和整理合作内容;可以讲解汇报和展示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地汇报和展示合作成果。通过合作技能培训,学生能够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合作能力和素质。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案例

在我校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优化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我班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主题课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个人物形象,并为该人物绘制一张人物关系图。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如负责人、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分工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我为学生提供了《红楼梦》人物关系图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我在合作过程中进行了适时的提问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还在合作中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每个小组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了小组的合作成果,分享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全班同学在听汇报和提问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在合作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在合作中提升了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优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任务设计不合理和角色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合理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并提供有效的合作指导和支持。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天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6):36.

[2] 杨海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语文课内外, 2020(32):256-256.

[3] 卢境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 2020(21):2.

[4] 武天怡.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

[5] 杨俊平.关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J].新课程, 2022(23):174-1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