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思政;情感教育;渗透与融合;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正文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政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丰富情感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和融合情感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策略及具体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与融合的意义
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感。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堂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例如,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情感的力量,从而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思政课堂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二、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与融合的问题
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足。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是班主任或德育教师的工作范畴,与思政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情感教育在思政课堂中的渗透和融合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和情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部分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往往采用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外,情感教育的内容多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和情境,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情感教育的内容转化为行动。
三、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与融合的策略
1. 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教师应提升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将其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深入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情感教育旨在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获得价值观的认同和情感的升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情感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道德情感的力量,从而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2. 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应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情感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情感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情感教育内容,如社会热点问题、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感受道德情感的力量。例如,在讲解社会公德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情感和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故事,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获得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
3. 加强情感教育的实践环节
应加强情感教育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情感教育的内容。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情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清理社区环境等,使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反思和情感分享,通过反思和分享,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四、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与融合的案例
在我校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我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中,我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模拟社会”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如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社会角色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我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反思和情感分享,通过反思和分享,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成长和进步。通过这种形式的情感教育,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还在情感体验中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结语
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对于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感、提升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仍存在教师认识不足、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提升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情感教育的实践环节。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龙柳莹.数字赋能高中思政课情感教学[J]. 2024.
[2] 党宝宝 孙月.情感教学提升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指向[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
[3] 刘斌.情感渗透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4] 李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6):0175-0175.
[5] 桂文琦.情感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