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夏海东

射阳县海都中学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得关注教学的细节,还得关注教学的整体统一。在这种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应运而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方向与指导。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物理;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应用

正文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看重单个知识点的传授,缺乏知识的系统性整合与连贯性的构建。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大单元整体教学法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方法强调以大单元为单位,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落实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其重视,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路径,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面成效显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本是依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一孤立地讲解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很容易出现碎片化的状况。然而大单元整体教学法会把相互关联程度高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例如把“运动和力”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让学生系统认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站在更宏观、全面的角度去理解物理知识,不再是单纯记忆,而是可以更好地将知识长期留存并灵活运用,有效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物理学科素养包含着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多个重要方面。在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各样的探究情境。比如在“电学”大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操作电路元件、记录并分析数据等环节,主动去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锻炼,他们亲自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升,创新意识也被激发出来,还会对物理学科越发感兴趣、认同感更强。并且学生能借此深入理解物理学科本质以及研究方法,从各个角度推动自身学科素养持续向前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一)合理进行单元主题的设计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过程中,最为首要的就是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应该兼具综合性与概括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统领整个教学单元,促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3】。就拿以“浮力”知识点构建大单元主题来说,教师进行设计时,绝不能仅聚焦在浮力概念这一孤立的知识点上,而要全面考量与之密切关联的多个方面。首先,浮力产生的根源必须涵盖其中,要详细讲解液体对物体存在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正是这种压力差致使浮力产生,让学生明白浮力出现的原理所在。其次,阿基米德原理也极为关键的内容,它精准地阐述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这是理解浮力大小计算的重要依据。再者,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也不可或缺,因为这直接体现了浮力在实际情形中的作用,涉及物体重力与浮力大小相互比较等关键要素。通过这样的设计,“浮力”这一单元主题具备了很强的综合性,把浮力相关的核心知识都完整涵盖,同时又有着良好的概括性,用简洁的主题名称将众多知识点整合起来。教师依照此主题展开教学,学生便能从整体层面把握浮力知识体系,防止知识变得零碎杂乱,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更加顺利、高效。

(二)积极整合教学目标

在确定单元主题之后,便得积极进行教学目标的整合。需要注意的一点,大单元教学目标不仅得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得考虑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就拿“浮力”这一大单元知识教学来说,在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方面,要让学生扎实掌握诸如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等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则着重关注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亲自操作将物体放入不同液体中观察其浮沉情况,以及分析相关数据等方式,去探寻浮力相关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切实感受到浮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学生在学习浮力知识时,不仅能够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筑牢根基。

(三)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少教师常常只是照本宣科,过度依赖教材既定内容开展教学。然而传统教材章节编排有着明显局限,它使得学生难以站在宏观角度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鉴于此,教师要清晰认识到这一状况,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知识体系本身内在的逻辑关联,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整合与重构。并且,要深入分析各知识点间存在的递进关系、因果联系等,突破教材原有章节划分的束缚。以“浮力”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把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等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像先从浮力产生的原因讲起,让学生明白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从而产生浮力,接着引出阿基米德原理去阐释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再进一步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清晰认识到浮力与物体重力等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理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整合,能助力学生搭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避免孤立记忆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推动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大单元整体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下去。以“浮力”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比如让学生准备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通过将物体放入液体中,观察物体的浮沉状态、测量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操作,去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等内容,让学生亲自在实践中发现浮力相关规律。接着,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浮力相关的视频资料,像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轮船在海面航行等实际场景,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拓展应用,比如如何利用浮力打捞沉船等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设计方案,提出可行的办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浮力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十分有必要,能够促进教学创新与优化。不过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教师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使物理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物理能力与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丽.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美眉,2023(10):0088-0090.

[2]叶钟.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2(31):45-47.

[3]王康万.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5):229.

[4]宋长红.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J].智力,2023(28):120-122,1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