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数学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表达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交流互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最新的数学素养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理解、思维发展、问题解决以及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关系到其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更是其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的关键因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结合最新的数学素养要求,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数学表达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数学表达能力的内涵
数学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术语、符号、图形等)清晰、准确地描述数学问题、表达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外化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 增强交流互动:数学表达是课堂交流的基础,良好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比如在数学小组活动中探讨图形的特征,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观点,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2. 培养核心素养: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要表达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其中涉及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同时在阐述模型构建依据与求解过程时,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体现。
(三)增强数学学习交流
良好的表达能力便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活动中与同伴交流数学想法、分享解题经验。比如在数学小组活动中探讨图形的特征,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观点,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四)符合最新数学素养要求
最新数学素养强调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多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学生在表达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以及进行逻辑论证过程中,数学素养得以逐步提升。例如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要表达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其中涉及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同时在阐述模型构建依据与求解过程时,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体现。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表达的机会和氛围;表达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等。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与解题结果,认为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范畴,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等要求不高,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
2.学生表达缺乏自信与方法
由于平时锻炼较少,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出错。即使有表达的意愿,也往往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用词不准确等问题,缺乏有效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3.课堂氛围不利于表达
一些数学课堂教学节奏快、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缺乏宽松、民主的表达环境,抑制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主要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与解题结果,认为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范畴,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等要求不高,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
2.学生表达缺乏自信与方法
由于平时锻炼较少,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出错。即使有表达的意愿,也往往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用词不准确等问题,缺乏有效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3.课堂氛围不利于表达
一些数学课堂教学节奏快、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缺乏宽松、民主的表达环境,抑制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合最新数学素养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肯定与鼓励。例如,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说:“你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很棒,虽然答案不完全正确,但你的思考方向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一起再分析一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消除学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让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场所。
(二)搭建多样化表达平台
1. 数学故事讲述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进行讲述。比如学习“加减法运算”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包含加减法运算的小故事并在课堂上分享。学生在创作与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数学运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
2. 小组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讨论数学问题、完成数学任务等。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让小组共同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小组整理出共同的结论在全班汇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机会。
3. 课堂提问与答辩
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提问或反驳。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后,教师提问:“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它们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回答进一步提问或提出不同观点,通过这种互动式的问答与答辩,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表达能力。
(三)强化数学语言规范训练
1. 数学术语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数学术语的教学,让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数学术语。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向学生介绍“顶点”“边”“角”等术语,并通过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这些术语的含义与用法,要求学生在描述图形特征时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 句式表达训练
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句式表达数学内容。如在表达数量关系时,引导学生使用“……比……多(少)……”“……是……的几倍(几分之几)”等句式。在解决“小明有 5 颗糖,小红比小明多 3 颗,小红有几颗糖?”这一问题时,让学生按照“小红的糖数=小明的糖数+小红比小明多的糖数”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解题思路,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四)结合最新数学素养要求,全面提升表达能力
1.培养数感与符号意识:数感是对数与数量之间关系的敏锐感知,而符号意识则是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操作、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量的变化与对应,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数字、算式及符号背后的含义。例如,通过计数活动增强数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加减乘除等符号运算。
2.发展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利用实物模型、动手制作、画图描绘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立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空间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剪切拼接,以直观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和性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一是 追问启发。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表达。例如在学生回答完一道数学题的答案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促使学生进一步阐述解题思路与方法,培养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二是 对比分析表达。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相似的数学概念、解题方法等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后,让学生对比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表述,通过这种对比表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3.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借助图表等形式进行分析,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通过比较、排序、统计等方法处理信息,锻炼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结合数学素养培养整合表达训练
1. 数学抽象表达训练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概括性表达。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让学生在经历函数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后,表达出对函数概念中两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表达能力。
2. 逻辑推理表达训练
在数学证明题教学中,要求学生详细阐述证明过程中的推理依据与步骤。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时,让学生一边操作实验(如剪拼三角形内角),一边表达推理过程:“因为平角是 180°,我们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通过这样的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表达能力。
3. 数学建模表达训练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表达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让学生说出把实际的路程、速度、时间等信息转化为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构建方程或算式模型的过程,增强学生数学建模表达能力。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加强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表达形式,注重表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表达,并结合最新数学素养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厚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搭建表达平台、规范语言训练、引导深度表达以及结合数学素养整合训练等多种策略的实施,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达中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与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日常数学教学的始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数学教育的要求,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