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评价与推进的有效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评价
正文
幼儿园区域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能依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活动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幼儿可以通过操作各类材料、与同伴互动等方式不断探索世界、积累经验。但在实际开展中,却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给出“好”或“不好”的评价,未能深入剖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发展情况。而且在推进游戏进程方面,教师常常不知如何根据幼儿游戏状态适时引导,致使游戏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评价与推进策略,对于优化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评价作用
促进幼儿发展认知。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评价对幼儿发展认知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评价能引导幼儿明确游戏目标与任务,使其在游戏过程中有更清晰的方向感。当教师给予关于游戏规则遵守、材料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评价时,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知[1]。例如在建构区游戏,教师评价积木搭建的稳固性等要点,幼儿会思考结构原理。同时,教师的评价有助于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他们会依据教师的反馈逐渐学会审视自己的游戏行为,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主动调整游戏策略,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实现认知发展的良性循环。
强化幼儿社会交往。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对于强化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分享、交流等社会行为的评价,能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正面的评价会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与同伴的互动中,如教师表扬幼儿在角色扮演区与小伙伴友好配合,幼儿会更乐于合作。教师评价还能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他人感受,当评价涉及到尊重他人意见、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等方面时,幼儿会在后续游戏中更加注重这些要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集体游戏活动,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2]。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评价原则
客观性原则。教师要以真实、准确的视角去观察和评判幼儿的游戏行为,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解读。教师需基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如操作材料的熟练程度、对游戏规则的遵循情况、与同伴互动的真实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不能因个人喜好或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夸大或忽视幼儿的某些行为。只有秉持客观,才能让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游戏进展,为后续的教育引导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客观性的评价也有助于幼儿建立对自身正确的认知,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究竟体现在何处,从而促使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改进和提升,推动区域游戏活动更有效地开展[3]。
发展性原则。教师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幼儿的发展潜力和成长进步上,而非仅仅关注当下的游戏成果。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会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积累而逐步变化。评价时,教师要着眼于幼儿在游戏技能提升、思维拓展、社会交往能力增强等方面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改变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4]。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游戏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长被重视,进而更有信心去挑战新的游戏内容,尝试不同的玩法,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从游戏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区域游戏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助力。
三、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评价与推进的有效策略
1.开展多元评价,明确区域游戏思路
开展多元评价能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明确游戏思路。采用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如记录幼儿搭建积木时的创意与分工情况,进行结果性评价,看幼儿完成的作品或达成的游戏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表现及评价伙伴。教师依据多元评价结果,总结幼儿发展情况,进而调整区域游戏设置、材料投放等,优化游戏思路[5]。
在建构区游戏中,教师布置了搭建“我们的幼儿园”的任务。小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参与,过程中,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观察到:小明一开始积极出谋划策,提出用长积木搭建教学楼主体框架的想法,但在搭建操场围栏时,和小伙伴发生了分歧,小明坚持用短积木,而其他小伙伴想用长积木围更大的范围。最后虽然一起完成了作品,但操场围栏看起来不太协调。从结果性评价看,作品整体能呈现出幼儿园的大致模样,但细节处存在不足。在自我评价环节,小明说自己想出了好主意很开心,但也觉得和小伙伴没商量好围栏的事有点不好。同伴们也指出了围栏不协调的问题。
过程性评价让教师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碰撞与合作矛盾,像小明有创意但在合作协商上存在欠缺。结果性评价呈现出作品的完成度及不足。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则促使幼儿自我反思及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小明意识到自己没处理好合作中的分歧。教师据此能明确后续在建构区要加强幼儿合作协商能力培养,同时调整材料,如增加不同长度积木的数量以便幼儿有更多尝试,从而更好地推进区域游戏开展。
2.加强评价支持,探索区域建构功能
教师可采取以下有效策略加强评价支持并探索区域建构功能。一是观察记录,全程细致观察幼儿游戏表现,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关键行为与互动。二是多元评价,综合教师评价、幼儿自评与互评,从不同视角全面了解游戏情况。三是针对性反馈,依据评价结果,针对幼儿个体发展给予具体、积极的反馈及改进建议,同时适时调整区域材料与布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建构的兴趣与能力。
在幼儿园的建构区,开展了“搭建梦想城堡”的区域游戏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了城堡的一些常见元素,如高耸的塔楼、坚固的城墙等,激发了幼儿们的兴趣。游戏过程中,小明率先拿起积木开始搭建城堡的底座,他一边搭一边自言自语:“我要搭一个大大的城堡,能住好多好多人。”旁边的小红看到后,也加入进来,说:“那我来帮你搭城墙吧,这样坏人就进不来啦。”两人合作得很愉快,不一会儿,底座和一小段城墙就搭好了。这时,小刚走过来,他看了看已经搭好的部分,提出:“我们的城堡应该有个大门呀,不然怎么进出呢?”其他小朋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大家又一起商量着如何搭建大门。在搭建大门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难题,现有的长积木不够用了,无法搭出一个气派的大门。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开始思考解决办法。有的说可以用短积木拼接起来,有的说去别的区域借一些长积木,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小丽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用纸箱呀,把纸箱剪开,不就可以当成大门啦。”大家听了纷纷点头,于是找来了纸箱,经过一番努力,一个独特的纸箱大门就搭建好了。城堡的主体逐渐成型后,孩子们又开始为城堡装饰,有的用彩纸做旗帜,有的用塑料花当花园里的花朵,整个城堡变得越来越漂亮。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了评价环节。
在游戏进程中,幼儿们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主动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明的主动搭建、小红的积极加入体现了合作意识的萌芽。遇到积木不够的问题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最终小丽提出用纸箱的办法,展示了他们在困境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依据观察到的这些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对幼儿的合作、想象、解决问题等方面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同时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如争论时秩序稍乱等情况,给予恰当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在后续区域游戏中发展,进一步探索建构的更多可能性。
3.注重教师观察,丰富区域游戏方法
教师要注重观察,丰富区域游戏方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全面且持续观察,关注幼儿游戏行为、情绪、互动等各方面,记录关键细节。其次,依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针对性调整游戏材料与规则。比如,若发现幼儿对建构区某种积木搭建兴趣高但缺乏创意,可增加特殊形状积木或设置创意搭建挑战。再者,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幼儿解决,鼓励尝试新玩法,以此不断丰富区域游戏方法,提升幼儿游戏体验[6]。
在幼儿园的美工区,开展了“创意绘画”区域游戏活动。教师提前准备了各种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还摆放了一些自然材料如树叶、树枝等,供幼儿自由创作。游戏开始后,大部分幼儿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抹颜料,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画面。其中,小美拿起一片树叶,蘸上颜料在纸上印出了树叶的形状,她觉得很有趣,便又拿了不同形状的树叶继续印画,还尝试将树叶组合起来印出各种图案。旁边的小明看到小美这样做,也被吸引过来,他没有直接模仿小美,而是拿起一根树枝,用颜料在树枝上涂抹,然后在纸上滚动树枝,印出了一道道独特的线条,他兴奋地对周围的小朋友说:“看我画的,像不像小蛇呀!”这时,几个小朋友围过来,对小明的玩法很感兴趣,纷纷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新的创作方式。有的用树叶蘸颜料在树枝上印画,有的用树枝在颜料里搅拌后在纸上甩溅出点点色彩,美工区顿时热闹起来。然而,在大家兴奋创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有的小朋友因为争抢树叶和树枝发生了争执,还有的小朋友把颜料弄得满地都是。教师在一旁全程观察着这一切,将幼儿们的创意玩法和出现的问题都一一记在心里。
幼儿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小美用树叶印画并创新组合,小明用树枝滚印出独特线条等,这表明丰富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尝试新玩法。同时,游戏中出现的争抢和卫生问题也凸显了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基于观察到的情况,既能肯定幼儿的创意玩法,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又能针对问题适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爱护环境,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游戏方法,提升幼儿在美工区游戏的质量和体验[7]。
4.强化评价激励,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涵盖幼儿学习、生活、社交等多方面表现。做法包括设立幼儿成长档案,详细记录点滴进步;设置多种奖励形式,如小奖状、小徽章等,针对不同优点给予鼓励。教师日常观察中及时肯定幼儿独特行为与想法,组织同伴互评活动,让幼儿相互学习、欣赏,通过定期开展亲子评价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全方位强化评价激励,助力幼儿个性发展[8]。
在我们班有个叫明明的小男孩,性格较为内向,平时不太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布置了以“我的家”为主题的绘画任务。明明一开始只是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画,老师注意到后,走到他身边轻声鼓励。慢慢地,明明开始动笔,他画的家别具一格,不仅有房子和家人,还细心地画出了家里养的小金鱼在鱼缸里游动的场景,色彩搭配也十分和谐。老师发现后,立刻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明明,给他颁发了一张“创意小画家”的小奖状,并把他的画展示在了班级的作品墙上。从那以后,明明变得自信了一些,偶尔也会主动和旁边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后续的手工课等活动中,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意。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及时发现了内向的明明在美术创作上的闪光点。给予公开表扬和颁发小奖状的评价激励方式,让明明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和独特之处被认可,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作品展示在墙上更是一种持续的激励,让他能时刻看到自己的成果。这一系列的评价激励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明明个性的发展,使他从内向、被动逐渐变得自信、主动,愿意在集体活动中展现自我,可见合适的评价激励对幼儿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成长路上的快乐源泉,也是他们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其中的评价与推进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合理且有效的评价,教师能精准洞察幼儿在游戏中的点滴进步、兴趣所在以及面临的困难,进而给予针对性的鼓励与引导。而巧妙的推进策略,则能让游戏内容不断丰富、层次逐步提升,保持幼儿对游戏的高度热情。总之,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掌握科学的评价与推进策略,如此才能让幼儿园区域游戏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助力幼儿在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游戏世界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慧芳.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评价与推进的有效策略[J].2023(28):102-104.
[2]王亦凡.聚焦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观察的策略[J].传奇故事,2022(6):87-88.
[3]冯陈陈.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分析[J].2024.
[4]吴云.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J].电脑校园,2023(9):9314-9315.
[5]朱玲浩.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有效开展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194-196.
[6]宋思蒙.幼儿体育游戏中的教师评价行为研究[D].喀什大学,2024.
[7]马悦.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有效评价策略研究[J].教育进展,2024,14(10):4.
[8]方芳.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