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加强,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将二十四节气贯穿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劳动教育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还能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幼儿民族的认同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还能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与智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要合一。这要求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幼儿园不应该与社会形成割裂的局面,而是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在为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时,除了要开发幼儿的智力,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幼儿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注重课程论以及方法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对于幼儿来说的教育价值是非常高的,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挖掘,并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的综合性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目的有效性,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不仅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还要让幼儿能够体会民族精神及其内涵,培养幼儿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
一、当前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现状
(一)当前实践的成果
随着当今我国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劳动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开展,无论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幼儿劳动技能以及劳动综合素养的成长,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成果。教师通过结合二十四节气,为幼儿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及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有效的了解,还让幼儿对不同节气的习俗和自然规则进行了探索,让幼儿劳动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培养了幼儿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教育成果,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需要幼儿教师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如部分教师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不够全面,在幼儿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以及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无法详细的为幼儿展示全面的展示二十四节气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深度,幼儿无法有效掌握文化背后的内涵和教育价值。而对于一些教师来说,虽然结合幼儿劳动教育要求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劳动课程教育设计理念,一些教学活动存在着严重的重复性,不但让幼儿感受到了疲惫感,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认真分析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主要由两个方面,即教师教学培训不足和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劳动教育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教师很难高效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虽然当今我国部分幼儿园对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但是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二十四节气文化资源没有进行深度的探究,对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设计与开展受到了限制,不仅影响了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参与的体验,而且还难以提升幼儿的劳动综合素养。
二、二十四节气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课程建设路径,奠定良好教育保障工作
1. 开发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融合的园本课程
良好的劳动教育需要教师注重专业课程开发,在对幼儿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时,教师要意识到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知识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针对不同的节气内容,教师需要注重开展多样化的园本课程,这样教师不仅能够更好的将二十四节气文化系统化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在劳动课程中进行学习与探究。同时,通过提供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还能让每一节劳动课程都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让幼儿能够在劳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 结合园本课程内容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完成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园本课程后,幼儿教师除了对幼儿园所具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还需要结合教育要求和幼儿劳动教育成长需求,对一些校园外的资源进行认真的挖掘,从而找到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并在实际劳动教育过程中与幼儿园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而且还能提升幼儿的综合劳动知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质量。
(二)增添劳动教育内涵,加强文化教育渗透
1. 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幼儿参与兴趣
在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资源条件,在幼儿园内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为幼儿构建一些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教师可以打造节气劳动文化氛围的教室、走廊等,让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加强对二十四节气和劳动教育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幼儿加深对于劳动教育的情感熏陶。
2. 注重日常引导,提升幼儿文化认知
为了更加有效的提升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文化渗透效果,教师应该注重加强文化渗透的频率。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并结合二十四节气的走向和幼儿劳动文化理解基本情况,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也能提升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教师能够在幼儿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劳动活动意识,有助于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日常劳动实践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幼儿增加文化认知素养,从而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注重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劳动
1. 重视园内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基础劳动素养
在完成幼儿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后,教师还需要注重为幼儿开展一些丰富的园内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到的劳动技巧能够融入到实践中,并深度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节气为幼儿开展一些种植活动,并引导幼儿在种植完成后进行收获,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2.拓展园外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综合劳动素养
教师在为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时,除了利用幼儿园内的环境组织幼儿开展劳动教育,为了提升幼儿的劳动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结合园外的本土资源,为幼儿开展一些拓展劳动教育活动。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近田野、民俗馆等等,通过让幼儿进行参观,或者是引导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让幼儿的劳动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加强家庭教育,实现劳动教育拓展
1. 开展家长培训,提升家长认知
在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在完成了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后,还要充分发挥出家长的作用。家长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参与者,可以通过提升家长对节气劳动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更好的关注幼儿的劳动技能,帮助幼儿提升劳动意识。因此,在日常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料,为家长提供一些幼儿劳动教育培养的指导策略。
2. 开展家庭劳动,提升劳动技能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创造一些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的亲子活动,并和幼儿一起对劳动活动进行探索。通过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幼儿的劳动技能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同时,能够有效加强对于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的理解。同时,除了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开展亲自劳动活动,教师还可以定期收集相关反馈,这样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而为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