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贇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摘要

目前针对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内容、实施交错失位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探索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均衡发展。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深入讨论儿童诗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儿童诗;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目前而言,受新时代教学要求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小学阶段是语文教育启蒙阶段,也是锻炼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儿童诗作为语文阅读形式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提升整体语文水平的基础阶段,在该阶段开展儿童诗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新时代倡导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多方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弥补素质教育的留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产生民族自豪感,热爱国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家语言文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及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从小学语文本质内涵来看,语文素养主要括语言理解与积累、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言直觉

儿童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便于理解,有利于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诗常常富有音乐性,主要体现在诗体的韵律上。押韵让诗歌更具趣味性,也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利于学生记忆、传颂。所以,学生朗读儿童诗需要先感受诗歌的音韵。学生还要品读诗歌,体会节奏,感受诗歌表达情感。儿童诗符合儿童现阶段能力和审美状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扩展不同的读物,引导学生延伸阅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韵律之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奠定文化基础,引导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以部编版《大小多少》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数量、大小的基础汉字,并通过朗读增强学生对汉字音韵的感受力,进一步提升其语言核心素养。凭借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与朗读练习,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识别并运用相关词汇,同时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观看图片中的黄牛、苹果等图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画的内容,然后教师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强调每个字的发音和韵律。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并鼓励学生大声朗读,通过阅读逐渐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适时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中的大小、多少等概念,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布置一次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进一步巩固自己对诗歌韵律的掌握程度。在这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学会相关的汉字和词汇,还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培养其语言核心素养。

2.体会诗歌意境,丰富美的感受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情景,感受意象。儿童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挖掘诗歌中主旨和深刻内涵,从而做好引导学生阅读的工作。提升语文品味素养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儿童诗包括叙事、抒情两种大类,其中又细分为故事诗、科学诗等,儿童诗的形式丰富多样,对于不同诗歌类型创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感情不同,不同类型的学生在阅读时的感受因人而异,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多种风格的诗歌,从细节处体会情感,让学生主动去体会诗歌的魅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小书包》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对诗歌进行反复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凭借对诗歌的阅读和朗读练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静心聆听诗歌《小书包》的录音,并随着音频阅读课文。接着,教师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场景,帮助其融入诗歌的意境。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朗读,并在每一节的末尾停顿,鼓励学生想象画面。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凭借阅读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随后,教师安排可以全班朗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诗歌的情感,以锻炼其语文核心素养。在这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小书包》这首诗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丰富其美感体验。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化诗歌的理解

自主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自我教育代替传统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阅读儿童诗的第一步就是朗读,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诗歌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儿童诗阅读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教师的现象,无论是理解性阅读还是完成目标任务,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指导。针对此现象,教师要做到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觉意识的提升,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以部编版《日月明》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化对诗歌中汉字组合的理解,增强其对汉字文化的感知力。凭借朗读与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中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教师先展示诗歌《日月明》的大字卡片,逐字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诗歌的发音。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诗歌中各个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要求学生在组内互相讲解这些字的含义。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查阅字典或相关书籍,进一步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接着,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自主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歌中的字词应用到新的句子或短文中,再次凭借阅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掌握。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整首诗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朗读并默写。利用这些自主学习的阅读活动,教师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日月明》的内容,还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其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新课改”的中心围绕着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儿童诗作为语文阅读里的重要分支,因独特的表现形式逐步受到教师的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师应做到引导学生阅读,逐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诗歌阅读资料,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整体进步。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语文阅读教学内涵,让语文成为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学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黄秋金,徐文.从语言核心经验到语文核心素养——幼小衔接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武夷学院学报,2024,43(08):87-93.

[2]李晴悦.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第二学段儿童诗教学研究[D].导师:吕沙东钟蕙.南宁师范大学2023.

[3]李红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儿童诗教学分析[J].科幻画报,2023,(03):141-142.

[4]黄凉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儿童诗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