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正文
一、前言
数学是一门需要极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又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小学时期,我们应当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推动他们的全方位成长。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主动投身于此项工作中,持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并持续深度研究专业的数学课程。所以,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全方位且深度的小学数学课程研究。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面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一些教育工作者并未妥善利用三维目标来引领数学教育,而且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也不够完备,加上他们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储备较少,这些都使得他们的教学模式变得过于形式化,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除了40分钟的课堂时间,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复杂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获得有效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学生就无法清楚地把握课堂的主次,从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独自发言,使得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降低,无法充分发挥个性,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德育方面
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但德育方面的内容却相对较少。甚至有些章节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一点。许多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从而获得更优秀的成绩。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甚至只是简单地引用一句名言来讲解一道例题,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德育目标,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够理智的。
三、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三大维度,以此来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高效的教育环境,以便让孩子们获得最佳的数学成果。在这句话中,老师们强调了新的课程理念,并且把核心素养作为了小学数学的重点。他们认为,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并且可以通过高效的课堂来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小学数学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初级阶段的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和逻辑推理技巧,所以,学生需要形成优秀的课前预习习惯,老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好地理解“充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进行课后复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数学竞赛,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以老师为核心的授课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当教授“测量”这一课程时,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准备一些必需的器材,例如直尺和卷尺。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来进行测量。通过使用直尺、卷尺、其它工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查书本、课桌和文具盒,还可以深入了解刻度、尺寸、长短、距离等基础概念,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实际操作的乐趣,比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教室地面的长度、宽度。从最初的细微差别出发,经过持续的探索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精髓。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创造有意义的情境,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例如,通过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简易方程》这本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班级中某个学生的年龄来提出问题:假设某个学生12岁,而教师的年龄是他的两倍,甚至多4岁,那么我们可以设定x来计算出教师的年龄是多少?采用这种方法来设定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对方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当我们正在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五年级下半学期的“因数与倍数”这一主题,老师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号码的标记。然后,指定一位被标记的学生,比如2号,当我们指定2号的时候,那位被标记为2号的学生需要立刻站立,而那位被标记为2的倍数的学生也需要立即站立。接着,使用相似的策略,指定其他一些被标记为因数的学生立即站立。经常性的游戏互动,能够吸引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并协助他们深入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概念,从而使得数学教室充满了活力和乐趣。一旦同学们对学习产生热情,他们就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导致课程内容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们应该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据学生的特性,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案。
在新的数学课程里,教师需要激发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去研究并分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当我们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门小学数学课程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火柴棒,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试着用它来创造三角形的四边形。同时,我们也会鼓励他们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级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因为时间与地点的约束,老师的授课策略与技巧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化。老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去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营造出更有成效的课堂环境。当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个课题时,老师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研究身边的事物,并解读其属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技巧。
数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老师应该利用实际操作和练习,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当他们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在操场上,将一个由国旗杆组成的圆环环绕起来,然后老师会指导学生测量这个“圆”的半径,最终通过计算得出C=πD或C=2πR,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概念,而且还能提升老师的授课质量。
(六)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实践知识,让他们掌握各类数学技能,以此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推断和直接想象,以此创造出高效的数学教室。比如,当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这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时,他们不应只是简单地进行口头讲解,而应该激发他们去实际操作和理解统计知识。让他们在课后自我记录家庭的用水情况,并利用各种数据来构建统计表格,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种方式不只是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教材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地领悟课程的主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技巧。
总结
简而言之,当前的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和学生需要齐心协力,寻找新的教学策略,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基本技能。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优化,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启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 2018(27):1.DOI:CNKI:SUN:KXZC.0.2018-07-099.
[2] 黄绮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好日子, 2022(5):0127-0129.
[3] 王小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 2021.
[4] 唐华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学少年, 2021, 000(031):P.1-1.
[5] 陈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21, 000(005):P.114-114.
[6] 刘兴早.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2021(2020-20):8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