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思路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思路
正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环境卫生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良好的城市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人口密集带来的垃圾处理压力等,因此如何通过管理手段和科学的规划来优化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垃圾处理与分类体系不健全
城市的垃圾处理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垃圾分类方面,尽管政府已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但实际执行情况往往不理想。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不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分类效果差,很多居民对于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类别的认知模糊,将垃圾混合投放,导致分类不准确。而且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数量和分布依然不足,小区和社区不具备专门的分类设施,居民在投放垃圾时面临困扰,此外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足,相关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尽管各级政府和环保组织进行了一些宣传,但效果仍然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垃圾处理能力的不足会让分类后垃圾的去向问题,城市在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设施方面的建设滞后不能及时处理分类后的垃圾。即使有分类最终的处理方式仍然是焚烧或填埋,这使分类的意义大打折扣,居民对于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1]。
(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
公共厕所、垃圾投放点等基本设施的不具备,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体验,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区域,公共卫生设施显得尤为稀缺,让居民和游客不得不寻找其他场所解决生理需求,造成卫生隐患。很多城市的公共厕所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卫生条件堪忧,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一些地区的公共厕所数量虽有增加,但卫生状况差、不具备清洁人员、无法正常使用会让使用者对公共设施的信任度降低,进一步影响其使用频率。另外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分布不均,中心区域或繁华地段相对较多,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新开发区域,设施会严重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分布会影响居民的使用便捷性,也对游客和流动人口的健康造成威胁。
(三)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
城市在环境卫生管理上仍存在职能交叉和责任不清的现象,导致各部门之间不具备协同配合,在一些地方,环卫、城管、环保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不具备统一的管理框架,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一些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采取临时措施,不具备长远规划和系统管理,这种短期行为导致管理效果不佳,也使一些问题反复出现,难以根治,此外不具备科学的评估体系使得管理效果无法量化,相关部门不能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同时城市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财政预算相对有限,会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这不仅会制约环境卫生管理的有效开展,也会影响相关服务的覆盖面[2]。
(四)居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不足
尽管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居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很多人对垃圾分类和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性不具备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会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很多城市在推动环保活动时会忽视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反馈,使得活动效果不佳,在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垃圾分类、环境清理等活动,但居民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不具备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具备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长期的教育引导。尽管一些社区组织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管理,但整体上社区在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中的作用仍显不足,不具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社区的环保活动往往难以形成规模,这也会影响居民的参与热情。
二、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思路
(一)投入资金支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资金的分配上需要优先考虑环保项目,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城市环境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一些重点城市和区域应当制定专门的预算,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这可以帮助提升城市的环境卫生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利用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政府可以确保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政府应鼓励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保项目的实施,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形成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利用公私合营(PPP)模式让政府可以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和管理环保项目,这种方式能增加资金来源,还能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同时结合设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确保社会资本的参与能够实现双赢。此外还应设立绿色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环保项目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绿色基金可以提供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多种金融工具,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值得主义的是,近年来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工具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因此也可以发行绿色债券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这种融资方式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增强社会对环保项目的关注,提升公众参与度,或是利用碳交易市场,通过碳配额的交易获得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市场化的方式可以帮助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环保项目的顺利实施[3]。
(二)加快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
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责任主体应涵盖市政府、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多个层面,市政府作为整体负责单位应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资源力量,让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有效落实,区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就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人,在社区层面要求居民委员会发挥桥梁作用,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形成政府、社区与居民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这种分层级、分区域的责任制可以帮助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让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其次要注意让政府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通过量化的考核指标评估各单位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表现,例如考核指标需要将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垃圾清理的及时性、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等包含在内,考核结果应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评优、奖惩的依据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各级管理者主动作为,同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公示,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增强社会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监督参与,形成良性互动。此外还要注意定期组织培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更加高效地落实责任,并注意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环境卫生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来[4]。
(三)提高全民的环卫意识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可以发布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成功案例,而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就可以利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信息,例如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展示城市清洁工的辛勤劳动、环卫工作的艰辛以及良好的环境卫生对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这种生动的呈现方式可以让公众更直观地理解环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参与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要注意将环境卫生教育纳入课程,结合生动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如开展“绿色校园”活动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理和垃圾分类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注意组织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或是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热情,同时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境卫生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环卫工作的意义,这种从小抓起的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环卫意识,也能通过他们影响家庭和社区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最后还要求政府推动社区的环保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到环境卫生管理中来,在社区内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组织定期的卫生清理活动、绿化活动等,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环保知识讲座或是工作坊,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环境保护的知识与实践经验,让居民在参与中学习、成长。
(四)设定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目标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目标要根据城市的具体特点、发展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对当前环境卫生状况的调研,形成对城市环境卫生现状的全面认识,这种科学的基础分析能帮助决策者识别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目标设定提供切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注意与相关专家、学者合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环保政策等进行目标的初步设定,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验证目标的合理性,这种基于科学数据和专业知识的目标设定才能降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率。此外,还要注意让短期目标的设定关注当前环境卫生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善城市街道的清洁程度或是加强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这些短期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落实并产生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求长期目标着眼于城市环境卫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长期目标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通过努力和逐步推进,就能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
(五)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应清晰界定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核心职能,让每个部门和层级的职责分工明确,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参与,各部门在职能定位上需要形成协同机制,政府应通过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街道清洁和垃圾处理,环保部门需要承担起环境监测和执法的任务,这样的职能划分能避免管理上的重叠和资源浪费,还能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其专注于各自的核心任务,要求政府职能定位的过程应当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合理调整各部门的职能,以此保障在资源配置和管理上可以适应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求在横向协调方面,让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贯彻到底,政府要注意通过定期的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平台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跨部门的环境问题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此帮助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高效运作,同时地方政府在实施环境卫生管理时应向下延伸,建立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系,将责任落实到最基层,使得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到实处,通过这种纵横结合的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环境卫生管理格局,提升整体管理的效能。另外要求政府在明确职能定位时必须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作为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因此政府应积极营造一个鼓励公众参与的氛围,设立相关平台,邀请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环境卫生管理中来,注意开展志愿者活动或是社区环保小组的形式让居民参与到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中,以此提升公众对环境卫生的关注度,并要求政府加强对公众反馈的重视,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社区会议的方式来了解居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意见,这种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能丰富政府的决策依据,也有助于增强管理措施的有效性[6]。
结语:综上所述,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注重明确政府职能并及时引入市场机制,还要注意加强公众参与和利用科技创新,就能建立一个灵活的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通过探索实践,形成适应城市发展的综合管理模式,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的整体水平,最终良好的环境卫生能保障居民的健康,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双.西安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北大学, 2021.
[2]王家成.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5):185-186.
[3]罗志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化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J].行政与法,2021,(05):40-48.
[4]刘嘉军.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212+226.
[5]陈腾雷.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思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40):164-165.
[6]张雪枫.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思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