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三有”新时代好学生培养的助力初探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三有”新时代;学生培养
正文
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视角,一种理解世界、认识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它跨越自然与人文,连接过去与未来,既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又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全球视野、增强环境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对“有理想”学生培养的助力
1.1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如同夜空中的北极星,为青年学子指明前行的方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这片沃土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理想信念的引路人。通过生动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如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延安精神的熠熠生辉,教师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地理课堂,让学生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丰富了地理课堂的内涵,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爱国与奋斗的种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励志标语与名人名言
步入校园,一幅幅励志标语、一句句名人名言映入眼帘,它们如同无声的老师,时刻激励着学生勇往直前。这些标语和名言,涵盖了地理探索的无限魅力、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以及家国情怀的深厚情感。如“探索未知,勇攀地理高峰”“绿色行动,从我做起,守护地球家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们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汲取正能量,坚定理想信念,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力前行。这样的校园文化,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3 主题征文与演讲比赛
在校园内定期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抒发理想的舞台。这些活动紧扣地理知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时代主题,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语言描绘心中的理想蓝图,分享对地理之美的感悟,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更在相互学习中深化了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增强了对理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活动,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校园,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二、初中地理教学对“有本领”学生培养的助力
2.1 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深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力求让课堂更加贴近实际,充满实践性。
在讲授地形地貌章节时,一次别开生面的实地考察活动成为了教学的亮点。学生们带着专业的测量工具,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他们亲身体验和测量了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从山峦的起伏到河流的走向,无一不成为他们探究的对象。
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精准地使用测量工具,更学会了如何细致观察、准确记录地理现象。他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每一次的测量和记录都成为了他们深化地理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宝贵经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案例,无疑成为了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励着更多学生勇攀地理知识的高峰。
2.2 实践教学环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了现代化的地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们参与了各种实践活动。如在一次地理知识竞赛中,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而在环保创意大赛中,学生们更是将地理知识与环保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环保方案,展现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这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深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图书馆内丰富的地理书籍、在线课程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模拟地理实验、组织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而在课外,教师则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地理相关的项目和研究,如气象观测、地质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这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逐渐成为了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有本领”学生。
三、初中地理教学对“有担当”学生培养的助力
3.1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精心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
在讲解人口与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区人口调查和环保宣传活动。学生们走进社区,与居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人口结构、生活环境以及面临的环保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随后,学生们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环保宣传海报和标语,并在社区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也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他们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被巧妙地融入多样化的集体活动中。例如,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理环保运动会”,将地理知识与环保理念巧妙结合,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
运动会上,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一系列与地理和环保相关的任务。如通过团队接力赛的形式,学生们需要快速识别并分类各种地理地貌模型;在环保知识竞赛中,团队成员需齐心协力,共同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难题。这些活动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紧张而有趣的比赛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在模拟的地理环保项目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这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些生动的集体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勇于担当的榜样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树立勇于担当的榜样是激励学生担当精神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表彰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为全校师生树立了鲜明的正面典型。
例如,在一次以“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几位学生表现出色,他们不仅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宣传,还主动承担起清理河道垃圾的任务。学校对这些学生的英勇行为进行了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了正能量。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价值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巧妙地融入担当精神的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承担责任,直面问题,不畏困难。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何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这些生动的课堂与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勇于担当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4.1 结合时政热点新闻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将时政热点新闻融入教学,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时代气息,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述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入了近期关于北极冰盖融化的新闻。学生们被北极冰盖迅速融化的惊人画面所吸引,教师借此机会引导他们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更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又如,在讲解人口迁移与城市化时,教师引入了近期关于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和城乡差距缩小的新闻。学生们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了人口迁移的趋势和原因,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人口迁移的地理规律,更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引入时政热点新闻,教师不仅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这样的课堂,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价值体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设计教学趣味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让课程思政元素更好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教师精心设计了趣味横生的教学活动。在讲解气候变化这一重要议题时,一场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活动在课堂上展开。
学生们被分配代表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他们需要通过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投入,不仅了解了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更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这样的趣味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合作精神。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在合作中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伴随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创新,初中地理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生们在趣味活动中收获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课程思政的种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借助先进的地学软件和模型,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虚拟的地理环境中自由探索。
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时,教师利用三维地形模型,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山川湖海的壮丽景色。在讲解气候变化时,通过展示最新的权威地学数据,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令人兴奋的是,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学生们能够从时空演化的角度感受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改善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卫星影像,亲眼见证了荒漠化治理、绿色发展等环保措施的显著成效,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地理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结论
初中地理教学在培养“三有”新时代好学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途径可以有效助力“三有”新时代好学生的培养。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的育人效果。未来初中地理教学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三有”新时代好学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牛海玲.核心素养之"人地观念"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下旬, 2020(9):0208-0208.
[2]刘新颖.浅谈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研究[J].孩子, 2020(25):188-190.
[3]李必雄.基于新时代背景谈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 2019(20):1.
[4]唐敏玲.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 2021, 000(013):P.1-1.
[5]杨晨阳.牢记初心为教学 立德树人谋发展——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文学少年, 2021(18):0213-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