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正文
引言: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愈发重要。初中美术鉴赏课程核心目标是培育学生优良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感知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美术鉴赏潜能。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亟需革新,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并高效地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教师需遵循新课改理念,以期构建一个更加丰富且高效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
一、新课改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第一,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显著改进。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信息,而新课改倡导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分析和讨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
第二,尽管新课改为美术鉴赏教学带来许多积极变化,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导致课堂教学依然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美术鉴赏课程的资源和支持相对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备和材料匮乏,限制着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第三,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无法有效落实学生的实际需求,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引入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媒体技术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在《描绘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的全景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环境。学生结合图像资料,能够清晰观察到校园的建筑布局、绿化情况以及整体氛围,从而为后续创作提供丰富的视觉素材。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带领学生进行虚拟校园游览,其沉浸式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发现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和美景。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图像处理软件,指导学生对拍摄的校园照片进行简单编辑和修饰,使学生学习到基本的图像处理技巧,并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身艺术构思。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进行现场写生,并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将作品实时分享至班级群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生的参与度,便于教师及时点评和指导,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审美能力
在新课改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创新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视觉艺术作品,比如古埃及象形文字、玛雅雕刻等,使学生直观感受视觉符号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实施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视觉符号的创作过程中来,比如设计自己的图标或符号,并解释其背后的含义,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广告、品牌标识等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符号,讨论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促进学生认识到视觉符号在传达信息和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入艺术家讲座和工作坊,邀请艺术家进入课堂,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艺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
(三)落实因材施教,提高艺术修养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种策略落实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水平,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掌握每个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点及其已有知识储备。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对书法感兴趣,有的则更喜欢绘画。根据上述信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书法爱好者,教师可以安排书法名家作品的临摹和赏析;而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则可以组织他们欣赏和分析古代名画,并尝试进行模仿创作。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比如,引导学生欣赏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作品,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与互补。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创作实践,比如结合文学作品进行绘画创作或书法创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此外,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和创新;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获得进步,以有效落实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注重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在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师在鉴赏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手工书设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最终成果。在过程性评价中,可以关注学生的创意思维、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终结性评价则注重作品的完成度、艺术表现力和技术应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对于擅长绘画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手工书中加入更多手绘元素;而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编写富有创意的文字内容。通过上述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方位发展[3]。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开展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艺术修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能够培养自身对美术的深刻理解,并且在美的世界中塑造积极人生观。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鼓励学生自信地探索和表达自身见解,同时营造一个充满激励和支持的教学环境,构建互动性强、评价体系完善的平台,促使学生在该平台上自由地发现和欣赏更多杰出艺术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张良.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4,(02):31-33.
[2]郑贺阳.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鉴赏教学[J].家长,2021,(24):149-150.
[3]王亚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1,(20):15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