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服装专业课堂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中职服装专业;项目化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前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想培养出具有与时俱进特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高效教学的必然。
项目化教学法在中职服装专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项目化教学概念
项目式学习法是在一个明确且综合性的项目任务框架内,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共同参与探究的一种教学互动模式[1]。项目化教学活动开展中,首先,教师需精心策划并设定一个课题任务,通过项目化的形式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明确项目需达成的各项具体目标。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以此促进项目活动的顺利完成。如,学生被组织成若干小组,每组需协作制定一套详尽的项目执行计划期间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适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最后,在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与实践后,会取得项目成果,由教师提议,进行小学项目汇报。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这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利。
二、中职服装专业课堂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作用
项目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也尤为明显,详细如下。
(一)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项目化教学在服装专业中的应用,无疑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3]。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在项目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既需要教师全程参与,还需要教师主动放权。比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进行创新设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另外,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服装设计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催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有利。以往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的机会,还会影响教学质量提升。而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4]。当学生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到知识、成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会更加明显。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在项目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这可以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学习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环境适应力
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5]。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保证人才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学生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为市场发展需求一直在变化,所以在人才培养中,教师也应该要不断的转变教学策略,以此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成为优秀的青年人才。项目化教学活动开展,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比如,项目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精准对接市场的动态需求,培育出紧贴市场脉搏的创新型人才。另外,在项目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项目化的实践探索任务,为学生搭建起一个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与学习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场中。如此,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发展动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三、中职服装专业课堂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项目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入到项目活动中。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6]。为此,在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体而言,中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与知识学习有关的素材,而后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而后再借助反向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收集信息与整合信息,确定问题答案,顺利完成项目教学活动。
例如,以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为例。本节课教学中,需要学生服装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技巧。针对此,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图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件服装?为什么喜欢?随后,教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民族的衣服,如汉族、傣族、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学生根据服饰相关的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与说出原因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你选择的喜欢衣服,服装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通过教师的问题,学生开始思考。教师不要求学生直接回答,而是将选择相同衣服的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围绕“分析服装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项目开展研究。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服装特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地域特点等等,而后再进行服装设计,完成项目探究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收集、整合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
(二)以项目任务引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项目教学有实践性特点。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利用好项目教学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等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有更好适应和会发展的条件。在中职服装专业课堂中项目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设计项目任务,并以此为引领,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例如,以教师教学“服装设计”为例。在项目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项目任务:第一,确定服装设计方向,明确服装设计的理念。第二,整合服装设计相关信息,将传统文化、民间生活等内容与服装设计融合。第三,设计图纸,选择服装制作材料,设计服装。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服装设计,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确定自己的设计理念,展示自己的设计优势等,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与创新力培养等都有积极作用。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探究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一项目活动,属于收尾活动,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深化教学。如,在学生介绍自己设计作品的理念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设计的作品选择的衣服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选择?衣服中出现的花纹、样式、拉链、扣子等,是否可以突出你的设计理念。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不一样的感悟,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性。
(三)开展项目验收和评估提升教学质量
项目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全面关注教学活动开展,确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此,在服装专业课堂项目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总结项目学习成果,通过验收与评估,深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有效的评价,是项目验收与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借助此项活动开展,完成教学深化。
例如,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活动。如,在项目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每一名学生在参与小组项目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根据此,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小组成员的优势与不足,保证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另外,相互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如,评价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项目活动完成中的贡献、自己的不足、优势等进行全面评价,而后再确定自己下一步学习方向,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如此,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而在服装专业课堂项目化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对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与学校自身发展都有影响。所以,在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应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项目化活动开展,让学生有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花芬,淡雅琼. 中职服装专业"课岗赛证"实训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以"服装定制技术"项目为例[J]. 西部皮革,2022,44(11):80-82.
[2]王雯静. 项目化课程在服装中职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思考[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1):187-188.
[3] 许娟. 曹州堆绣在特殊教育学校非遗项目化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系为例[J]. 纺织报告,2021,40(3):109-111.
[4]赖勤. "岗课赛证"模式下中职服装工艺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 ——以"旗袍的设计与制作"为例[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6):228-230.
[5]苏源,韦雪婷. 论项目驱动模式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及探索[J]. 西部皮革,2022,44(24):128-130,134.
[6]赵坤兰. 基于微课的传统技艺融入中职服装专业课程项目式教学课堂实践 ——以盘扣的制作与装钉为例[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8):16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