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博娟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七0二学校 722405

摘要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领域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它犹如一把精巧的钥匙,能够开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大门,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开展至关重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正文


前言: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有解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这个背景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的进行课堂提问,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小学数学高段的知识相较于低段更为复杂和抽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提出“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问题,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他们原有的思维定式。这种提问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回忆知识点,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究、去推理,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二)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直观窗口。在高段数学教学中,知识体系逐渐庞大。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精准地把握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学习分数的运算后,教师提问“小明有3/4个苹果,他给了小红1/2个,那么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涵盖了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如果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回答,说明他们对分数减法这一知识点已经较好地掌握;反之,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支支吾吾,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这一知识板块存在的漏洞,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答案,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段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高,那你们能自己思考一下如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吗?”这样的问题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尝试运用类似的方法去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逐步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

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如果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打破这种沉闷的氛围,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提问后,学生积极回答,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例如,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教师提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行驶了多远?”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如果汽车速度变为每小时80千米,行驶同样的时间,路程会增加多少呢?”这种互动式的提问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运用提问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领域,课堂提问是一项极具艺术性和策略性的教学手段,其在教学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教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更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基于此,教师的提问设计就要围绕这些目标展开。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我们看到一个圆柱,它的表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圆柱的结构,为后续理解表面积的组成打下基础。而不是简单地问:“圆柱表面积公式是什么?”这就促使学生从本质上去思考,而不是机械记忆[2]

在教学设计中,提问要体现出层次性。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对于基础稍弱的学生,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运算顺序呢?”这是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再问:“那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一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子中有括号,还有带分数,我们应该怎样更简便地计算呢?”这样不同层次的提问,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

运用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问题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在讲解数学历史故事或者数学名人轶事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在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你们生活在祖冲之的那个时代,没有现代的计算工具,你们会想到什么办法来计算圆周率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们置身于古人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数学探索的欲望。问题的关联性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前后知识点通过问题串联起来。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之后,再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可以问:“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四边形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呢?那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那五边形呢?按照这样的规律,n边形的内角和又该怎么计算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关联性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探索兴趣[3]

(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

要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特别是做到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和巧妙地运用。针对性提问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学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四则运算时,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计算规则讲解上。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顺序,那么针对性的提问就应该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在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考虑什么呢?是先算分子分母,还是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这种提问直接针对教学目标中的运算顺序这一重点,能够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关键知识点。

从学生的学情来看,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4]。假设班级里有部分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上就存在模糊之处,那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谁能准确地告诉我,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怎么表示?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这样的提问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夯实基础,为后续的四则运算学习做好铺垫。

而启发性提问,则更像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它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而是启发性地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一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如果我们把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你们猜猜看,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这个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从熟悉的长方形内角和入手,启发他们思考三角形内角和与长方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又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未展开的圆柱形纸筒,问学生:“如果我们要给这个纸筒的表面贴上彩纸,你们觉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呢?”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圆柱表面积的构成要素,是由两个底面圆的面积和侧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组成的,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如何计算这些部分的面积,进而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5]

四)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

当下,课堂教学大多以大班形式开展,这就意味着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数量颇为可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提问环节的难度把控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设置问题的时候,必须谨慎把握好难度。这是因为,在每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分布是不均衡的,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复杂,可能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解答正确,这显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考量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问题的难度之外,还应当关注问题的悬念性。悬念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学生学习的欲望之门。当问题充满悬念时,学生会被好奇心驱使,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得数学教学的实施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只有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6]

结语:

由此可见,提问对于实现教育更加高效和全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数学课堂提问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地推广提问教育,让这种教育方式成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9(8):129.

[2] 贾艳清.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2):22-23.

[3] 陈丽慧.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02-103.

[4] 李艳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7):76.

[5] 王聪聪,李秀明.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5):105-106.

[6] 朱静.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好家长, 2023(3):92-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