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碰撞·融合·创新——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党的大政方针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引领全国各项工作的主旨纲领,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直接体现,也是培育青少年品德的主要阵地,那么,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一定存在密切关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并开启思想碰撞,最终将高中语文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融合,进一步挖掘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式,培养能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及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这个觉醒的过程是漫长的,从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启,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历经千年,各少数民族经历“分散、聚拢,再分散、再聚拢”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下,促进各族人民平等和睦相处,再历经七十余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的意识更强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就是能维护各民族团结,维持社会稳定,还能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学校作为主要阵地,而语文学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语文学科素养[1]。
二、碰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体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但我们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之间的碰撞关系。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编制,其基于习近平及其领导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团结的系列讲话、大政方针,从“五个认同”维度,编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具体内容如下: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认知分子为“国民意识、国家历史、国土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情感因子为“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行为因子为“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荣誉和尊严,认真学习祖国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认知因子为“民族团结、民族理想”,情感因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行为因子为“拥护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认知因子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情感因子为“热爱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行为因子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和践行伟大的革命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精神力量”。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认知因子“党的理论和奋斗历程”,情感因子为“热爱中国共产党”,行为因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认知因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情感因子为“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行为因子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在内的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涉及到认知、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文化认同方面,无论是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选文,都是凸显爱国情怀、家国责任、民族认同感[2]。还有从新高考题型变化方面也能窥探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倾向。众所周知,高考语文云南省考卷题型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直接体现在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写作等板块中,通过选取爱国、救民、爱家、人格品质塑造等主题的阅读材料,强化考生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
三、融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一)提升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
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不同的是,其教材内容更多,选材更丰富,所揭示的内涵更深更广,立德树人倾向更明显,因此,学生在增强语言文化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审美与创造,锻造优秀品格。高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大单元教学或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内容归纳、总结,形成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深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教学过程[3]。如: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抒怀”,单元任务是“学写现代诗歌”。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物对“青春”的理解,选取《沁园春·长沙》、《红烛》、《百合花》等红色革命诗歌及小说,目的是激发学生“青春许国”“树立远大理想”的情感。在本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借助《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写一首“爱国”的现代诗歌,既能将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激活统编版教材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是聚集国内顶尖学者专家,统筹部署,整体规划编写的,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套教材,并激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材内容。在教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碰撞的过程中,需要守正,更需要创新,挖掘教材中“团结”“爱国”“创新”“忠诚”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这些元素从《诗经》、《楚辞》到明清文言文、诗词,再到近现代白话小说、散文,都需要激活。尤其是讴歌革命精神、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文章,更需要充分利用,将其集结成册,专题专讲[4]。如:
将必修上下两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文归结在一起,分类总结。以“爱国”为例,必修上《沁园春·长沙》、《百合花》、《拿来主义》和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谏太宗十思疏》等,将上下册“爱国”部分的课文放在一起讲解,能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三)创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不只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教学实践。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单元都有单元解读和单元学习任务,教师在每单元课程教学结束后,都可根据单元学习任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的八个单元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单元学习任务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活动,详情如下: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为“学写现代诗或文学作品评论”,教师可采取的实践活动是“以‘青春许国’为主题,写一首不少于20行的现代诗”;第二单元学习任务为“学写文学短评”,可开展文学短评比赛的实践活动;第三单元学习任务为“专题探讨”,可分小组开展“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勤劳勇敢”等劳动精神或价值的探讨;第四单元学习任务为“家乡文化生活调研”,可开展两个实践活动,一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调研家乡红色文化生活;二是开展图书馆、文化馆中与革命历史人物曾泽生将军相关的事迹调研。第五单元学习任务为“整本阅读”,教师可在每周阅读课上开展《乡土中国》的整本阅读活动;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为“议论文写作”,让学生总结本单元说理的方式,写一篇关于“学习”的议论文,通过互评和他评的方式,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七单元学习任务是“抒情散文写作”,可以指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散文进行点评,并抓住《赤壁赋》情景交融的片段,排练一个情景剧;第八单元学习任务为“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设计“爱国”主题,开展成语接龙活动。
通过单元学习任务的明确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第四单元学习任务为例,设计“曾泽生”将军事迹调研活动,从永善县文化馆和图书馆搜集曾泽生将军的书籍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再到文学博物馆访谈工作人员,更全面了解曾泽生将军,最后形成5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不但对老一辈革命家有更深刻的认知,也能了解过去的革命生活艰苦,革命战士自我牺牲的精神,陶冶情操。
四、创新: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解读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内容解读、单元任务解读之外,我们还需要从考试任务这个新角度去解读。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有序开展,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更注重考核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方面创新。教师可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写作教学中,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写作的文章构思、素材选择中,嵌入“红色文学”“爱国情怀”“中华文化”“民族团结”等内容,甚至结合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增强文章新颖性,使文章更深刻[5]。
总之,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云南省实施以来,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困境,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过去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明确单元教学任务,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提升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能走出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国启,蔺叶坤. 生活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03):48-56.
[2]蒋佳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课程的逻辑理路、实施困境及路径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02):43-49.
[3]师保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A].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六)[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99-101.
[4]高文敏. 云南边疆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指导策略[D].大理大学,2021.
[5]袁硕,周梦圆. 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征、机理与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2):24-33.
作者信息
学校:永善县溪洛渡高级中学
姓名:李光花
职务:文学社社长
任教学科:高中语文
职称: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18287056864
通信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高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