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境界说”的“真”及价值启示探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柳权玲

渤海大学 121013

摘要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说”深入探讨了词的“真”,阐述了词境之真,以真景物、真感情为衡量标准,从“境界说”的本质是“真”、“不隔”的本质是”真”和词美的至高标准即“真”三个角度探讨了“真”,认为文学应超越世俗,保持纯粹。“真”不仅是在词境上有所体现的,也应该体现在人生的境界中,在生活中做到“真”。同时,王国维境界说“真”的当代价值启示也倡导真景物与真感情的真实表达和对人生本质的深刻体悟。


关键词

境界说;人生境界;真;价值启示

正文

 

自古以来,便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与精髓,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标准。在中国文学理论中,王国维的境界说以其独到的美学视角,深刻论述了在文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为后世文学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王国维境界说中的,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全面剖析,揭示其在文学创作与人生境界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词的境界之“真”

(一)“境界说”的本质是

在西方学者眼中,“真”多指向客观而科学的,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主要是指人性情之真,多为主观认识。针对儒、道两家而言,两家对“真”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儒家将真视为一种主观情感的表达,认为其本质与善的指向是相同的,同时还包含客观真实;道家则认为“真”与“伪”是截然对立的范畴,“真”更强调人的内心的真实与纯粹或与天地相融相顺应的性情。

在《人间词话》第六则中,王国维用“真”对境界进行明确定义和解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以作为衡古今之作者的尺度,这些足以说明在王国维词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王国维完美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理论,即文学创作缘于情感,充分肯定了真实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还认为,景物的“真”也非常重要。“真”景物是指作品之中的审美意象不能只简单机械地照搬自然,它必须还要符合自然,只有使自然景物的气象、神韵生动地跃然纸上,才能形成鲜活的审美意象,达到豁人耳目的效果。在这种求“真”观的影响下,王国维对南唐后主推崇备至,夸赞李煜不失其赤子之心并且性情真率,词作写真景抒真情,因此词作境界颇高。

(二)“不隔”的本质是

何为不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十九则里说: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在第四十则里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在王国维的观念中,无论是写景还是咏物,都以真切鲜明、自然活泼为宗旨,符合了这一标准便是不隔。过度用典、过分雕饰或过多使用替代字都会造成语言表现力不足、意境不混融、情感表达不明确,这便是隔。而王国维更崇尚不隔。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是北宋词人周邦彦《苏幕遮》里的词句,王国维称周邦彦的这几句词写出了雨后风荷的清新脱俗,不但景色描写自然真切,而且表现出了风荷的轻盈姿态,如清风拂面一般自然。反观姜白石的《念奴娇》《惜红衣》两首均是写荷之词,却只写出了荷之貌,形象刻板,缺乏意象,而无荷之神韵因此王国维看来姜白石的《念奴娇》《惜红衣》大不如周邦彦的《苏幕遮》写的真切鲜明。究其原因,姜白石写词喜好用典,因太讲求格律、韵脚反而显得刻意、不够自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四十三则道出一句白石有格而无情点明了姜夔词作之所以在于过于注重语言打磨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还列举了其他不隔的佳作,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和赵嘏的“空粱落燕泥”,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表达质朴无过多雕饰,字里行间蕴藏一股生机勃勃的喜悦再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王国维的心目中,陶渊明无论是内在性情还是外在才气,都是最接近道家主张之人,因其够书写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更因其超然物外的洒脱人生态度深得王国维的赏。再或如情致著称的清初词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因其情感表达之真切性情之,而深得王国维赞许,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不隔”所指的真正内涵“真”,如叶嘉莹先生所言:一篇作品只要其能够有真切之感受并能予以真切之表达,都可以达到不隔的境界。沿着路,《人间词话》第五十六总结道: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真景物、真性情、真感情的创作态度乃至人生态度,便是王国维不隔之境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诗歌的美感和生命的来源。通观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个字可谓是审美鉴赏的核心精髓。

(三)词美的至高标准即“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词人和词作的审美品评始终围绕一个“真”字展开。在王国维看来,词美的至高标准即“真”,这个“真”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词人性情真,二是词作描写真,三是情感表达真。这三“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当三者统一为一个整体时,词作才能达到美的境界。从词人性情真这一角度出发,王国维特别推崇南唐后主李煜,他认为李煜拥有“赤子之心”和“真性情”,故其的词作抒发的情感真挚动人,使得读者仅通过李煜的寥寥几字,便能体会到李煜的愁绪万千,进而感受到其词作之美。《人间词话》第四十四则感慨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词人的真性情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词作中,东坡性情旷达,故在其此作中也会传递出一种旷达之情;稼轩性情豪放,故其词作中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豪放的人生态度。因其二人,胸襟性情天生如此,故其词作能带给读者旷达豪放的美感。若其他词人本没有此二人的胸襟和性情,却想模仿他们旷达豪放的词风,那便会如东施效颦一般,产生负面效果。从词作描写真这一角度出发,王国维所推崇的描写真并不仅限于词人将所看到的眼前之景完完全全的复刻描写,而指的是描写之景真切鲜明、跃然纸上,语言运用生动自然,不一味追求华丽辞藻。对待外物既要轻视又要重视,只有轻视外物才能把清风明月这些外物当作仆役一样随意使用;但又要重视外物,词人只有重视外物才能做到与花鸟鱼虫一同感受喜怒哀乐。如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一系列简单的意象把景色鲜明的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仿佛在同一时间进入到了词人的世界中去,并将情很好的融入到了景中,藤曼的凋敝、树木的衰老、昏沉的乌鸦、古老的道路、西风徐徐吹向瘦弱的老马,这些对于景色的描写随意且真实,同时也写出了人与景物共同感受到的一种漂泊在外的断肠般的悲情。最后从情感表达出发,王国维推崇抒发真情实感,不过多的用典不使用替代字,以便词人不考虑其它而注重自然情感的抒发。过多的用典和使用替代字还会影响读者对于词作的理解和欣赏,会为读者在体会词人情感和欣赏词作时蒙上一层云雾,导致读者不能准确地抵达词人的心境,感受词作之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五十七则中说到:“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过半矣”便是指一个人在诗词创作中能做到不虚伪的歌功颂德不投赠应酬,不使用典故和替代字,那么这个人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王国维虽然认为周邦彦的词在意趣深远方面远不如欧阳修和秦观的词,但是周邦彦在表达情感和描述事物时却极其精致巧妙动人心弦,故也将其列入第一流的词作者之中。词美的至高标准在“真”,只有词人性情真、词作描写真、情感表达真三者完美融合于一体才能真正让读者感受到词的美感。

二、人生境界的“真”

王国维的境界说不单单指词要有境界,还蕴含着人生也要有境界。在王国维看来文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文学是超功利的,不应受到世俗的沾染和束缚。王国维的文学观受到其美学观的影响,他认为美就是“无欲纯粹之我”,对于“美的普遍性质”他是这样表述的:“美之性质,一言一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虽物之美者,有时亦是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及其可利之点。其性质如是,故其价值存于美之自身,在不存乎其外”由此可见他认为美的价值在于美本身。受其美学观的影响,他认为文学也是“不可利用”的,文学之美具有纯粹性,文学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超脱于政治、社会以及个人的名利和欲望。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五十七则中提到如果一个词人在诗词创作中能做到不虚伪地歌功颂德、投赠应酬,那么这个词人在诗词创作中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他特别赞赏同他一样秉持着超功利文学观的词人,如南唐后主李煜,他认为李煜出生于深宫大院之内,成长于妇人之手,对李煜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君主的短处,但是作为词人来说这却是李煜的长处。李煜始终坚守着一颗赤子之心,他的成长经历使得他没有过多的阅历世俗风情,并且不受世俗杂念的干扰,所以李煜的词作是非功利的,他的作词仅仅是想通过文字将自身真实情感抒发和排解出去,让自己通过文学本身获得刹那间的愉悦和解脱。再如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五十二则曾这样评价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他赞赏纳兰容若能不被汉人的不良风气所沾染,始终保持真切的性情,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从不不矫揉造作粉饰文辞。他们秉持的超功利的文学观,使得他们的性情始终真切,他们的词作始终赋予美感。

三、王国维境界说”的当代价值启示

(一)文学创作中真景物与真感情的真实表达

在文学创作方面,要突出真景物与真感情的描绘与表达,真景物的描绘会能引发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无论是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社会人物的刻画,都需要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用真心去切实感受所描写的事物,以真实的笔触去刻画描绘真实,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文学创作中的真实与美好。这种真实感恰恰是文学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关键所在。同样如此,真感情的真实表达也是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表达真实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将真实的情感流于笔端,传递真实情感,使读者感受到真挚,让读者理解作品及其内在情感,获得情感共鸣与思想启迪。

现实生活中真景物与真感情的真实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也应该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坦诚相待,表达真实情感,不加以掩饰内心真实想法,建立真挚和深厚的人际关系,让彼此的内心获得真正的交流与慰藉。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真景物的欣赏与体验,也是我们丰富内心世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在忙碌之余和闲暇时间,到自然中去,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悟自然的意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真、善良和向上的内心。

结语

在当代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也随之变快,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容易忽略身边美好事物、情感和瞬间,自己的情感也难以真诚表达出来。但是,王国维的“境界说”中所强调的“真”,鼓励我们要重视真景物与真感情的真实表达。通过对王国维“境界说”中的探讨,我们深刻理解了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性我们更认识到“真”的精神,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更是我们面对生活、面对自我的一种重要态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