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教学;高中思政课;应用
正文
一、大概念教学概述
(一)大概念教学
所谓大概念教学就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将具体经验与具体经验联系起来,具体经验和抽象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专家的思维模式是理解大概念的前提,应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的去思考,才能展开深度的学习。
(二)大概念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异
与传统教学相比,大概念教学追求认知的结构化,使之成为一种反映专家思维的自然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可以被激活和运用。就像滚雪球一样,既可以打通不同年段的内容,也可以在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将学校教育迁移到现实世界。可以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通过激活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相应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大概念。另一方面与原有教学相比,目标就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而是指向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用学科的眼光来看世界,从而使学到的知识在新情境中更容易被激活,更容易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4]。
二、大概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一)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专家式的思维模式
随着高中课程的改革的不断的发展和深化,课程形式也逐渐从注重教授结论向关注培养专家思维进行转变。专家结论主要是指改学生讲授大量的知识,培养应试能力,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生无法深入的发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本质;但是专家思维是指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找寻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善于用学科思维去解决现实中复杂的问题。现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仅有知识而不能运用与社会工作中,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是不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因此,现在以及未来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围绕大概念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加的连贯更加有逻辑性以及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的结构,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锻炼与培养,使学生学到“少而精”的知识,形成高通路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建构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基于此要以拓展学科大概念为中心进行开展。因此,以大概念理念进行教学则成了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必经环节[5]。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科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意味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满足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新的课程标准也把全面贯彻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总体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更好发展学生总体的核心素养的关键关键因素,当前教学中存在知识的传授不系统、缺乏连贯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于表面以及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会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在进行大概念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考活动与学习活动,可以持续地加强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训练他们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建立起一个连贯整体的系统、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提高并建立起良好的学科思维,也使教师的教学向着更深的深度和更大的广度发展,最终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大概念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提炼大概念
精准提炼大概念需要教师深度理解课本知识,疏通课本知识脉络,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1]。通过纵向的安排将学科中的知识能够能行整合,以及在横向上也可把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串联起来,搭建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可以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途径进行提取。首先,自上而下的路径,从上往下抽取出来的大概念大多都是现成的,其困难之处就是老师是否能够对大概念进行正确的了解,并且针对学生和教学的实际状况加以提炼,并且发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等,可以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提取,也可以从专家思维的角度和概念的派生进行提取;其次,自下而上的路径,自上而下的路径需要结合生活和教学经验进行追问,综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和一些小概念去思考是否有更加上位的、能够反应专家思维方式的大概念。可以通过生活价值的角度分析、知能目标向上提炼、学习难点分析、评价标准分析去提炼。
(二)基于大概念设置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形成大概念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了解了大概念所涵盖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形成对大概念的综合性和结构化的认识,教师在指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大概念教学的教学目标时,可以通过对课程标准、学情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设置,来促进大概念的形成。首先,课程标准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定位去设置教学目标能够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大概念教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将大概念进行分解,形成几个重要的概念,根据这些重要的概念去设置教学目标,最终需要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定位,验证是否有助于大概念的形成;其次,学情的分析是进行教学目标设置与优化的重要环节,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环境背景下的学生的学情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基于定位后的目标需根据学情进行优化。最后,在撰写和落实教学目标时,应准确、具体,真正体现大概念,在落实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教学
当前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是时代,在社会中存在很多复杂性的问题,需要将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的创造力、能够协调社会矛盾、恰当的解决所面对的困境以及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个体,以此去面对复杂以及不明确的未来的世界。但是当前课堂中的情境的设置多是呈现出比较零散的,也可能存在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并没有与知识点相挂钩,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若要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就应采取联系实际生活的大情境作为统帅,在此情境中开展教学以及进行学习。以此,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经验与当前以及未来的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其中的关联并运用所学去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是有实际意义的,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动力。
因此,教师在开展大概念教学时要与具体的生活中的真实的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是学情分析,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融合的教学情境。据此,教师需要把握抽象理论与具体生动呈现的关系,把握宏大叙事与生活细节的关系,把握国家发展与学生自身的关系,寻找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兴趣爱好的关切点,为学生提供持久的知识架构支撑[3]。最终,使学生能够通过大概念教学产生的良好效果去认识现实世界,也使学生能够寻找到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之处,发挥思政课育人的目的。
四、关于大概念教学的启示和思考
(一)能够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向专家一样进行问题的思考
何为专家?刘徽博士在书中所说:所谓专家,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的人。专家思维就是指他们的思维方式[2]。人们常常发现,专家在自己的领域拥有海量的知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够顺畅提取并创造性解决问题。在大概念教学之下,应从教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锻炼学生要向专家一样的去思考。当学生拥有专家思维后,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候就会向专家一样的思考,实现高通路的学习,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够自如的去应对生活中那些看似不相关的情景,通过高通路的迁移能力,从许多具体的案例中抽象总结出一个原理,然后再利用这个原理指导下一次任务的完成。与此同时,专家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这也将会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能够培养学生合理的解决现实社会中所遇见的问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惰性知识”,这些知识只会固执地停留在某一门学科、某一个单元,乃至某一堂课上,难以实现单元间、学科间、学校与现实之间的转移,很难调用学校里面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的问题。但在2020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将落实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学习到的知识成果,能够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大概念教学的目标指向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教学的真实性,在实践的环境下,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使得知识不再是“惰性”的,真正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能够得心应手。
(三)提升教师能力及素养
开展大概念教学对教授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概念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下,作为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养。首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上来,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是大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也要注意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的支持,多鼓励学生;其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后应该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良好的素养需要学生在体会经历过后才会有所感悟,在感悟之后形成和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最后,多关注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大概念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在教学中借助真实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将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大概念教学强调让学生能够看见并发现学科知识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五、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大概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中意义重大,受到了思政课教师的普遍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大概念教学新方式,发挥大概念的统领作用,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到“少而精”的知识,锻炼学生的专家思维,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知识发结构化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最后,诚如刘徽老师所言:“教育需要经历一个范式层面的改革,要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大概念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专家思维,作为教师,应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更好研究和利用好大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嘉敏.高中思政课大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
[2]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王晓玉.大概念视域下探究高中思政课整体性教学设计[J]. 江苏教育,2023,(24): 17-22.
[4]朱德江.重塑学习——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J].人民教育, 2023, (07):75-76.
[5]宗德柱.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困境与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 2019, (05): 25-2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