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吴晓刚

山西省介休市裕华小学 邮编:032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通过分析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描述了当前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现状;策略;案例分析

正文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小学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本文将从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意义、现状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思政课的主体学科是播种思想道德种子的沃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思政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讲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国之志;讲述“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经典故事,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谦让、勇敢等美德;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规范自身言行。

思政课堂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指南针。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思政课堂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辨是非、明善恶、知美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面对金钱诱惑该如何选择” 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模范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思政课堂是激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引擎。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思政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奉献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现状

 1.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当前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和书面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讲解道德规范时,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背诵和解释条文,缺乏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内化这些道德规范。此外,单一的教学方法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无法在课堂中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因此,如何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趣味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

另一个制约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其内涵和意义,而没有将这些价值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此外,一些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复杂,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他们难以掌握和记忆。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他们对思政课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的收获和成长,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策略

 1. 引入案例教学,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社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案例分析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教师能够在思政课堂中融入更多的趣味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 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为了克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应在思政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情境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道德规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涉及道德问题的情境,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小组合作实施方案。这种情境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教师能够在思政课堂中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的收获和成长,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动画,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在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案例视频,使学生在观看中理解法律的应用和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在线问答、虚拟实验等,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在思政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的成长,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案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我校的一节思政课上,李梅静老师设计了一个名为“小小社区志愿者”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李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与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的案例资料,包括社区志愿者的照片、视频和文字介绍。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不仅了解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和意义,还激发了他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部关于社区志愿者的纪录片,记录了社区志愿者在环境保护、老人关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际工作。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学生不仅直观地了解了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还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接着,李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设计一个社区志愿服务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参考资料,包括社区需求分析、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通过这些准备,学生不仅积累了必要的背景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设计方案的兴趣。

在方案设计阶段,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 社区需求分析:学生需要运用社会学知识,调查并分析社区的人口结构、居民需求和环境特点,为志愿服务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 志愿服务项目设计:学生需要运用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设计符合社区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3. 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学生需要运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模拟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学术能力,还在实践中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社区需求分析阶段,学生通过合作调查和数据分析,增强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项目设计阶段,学生通过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了道德判断力和自律能力;在志愿服务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一案例表明,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教师能够在思政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意义、现状和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还能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然而,当前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培养策略,如引入案例教学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参与度和实践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教师能够在思政课堂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红军.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九).2023.

[2] 任国亮.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学周刊, 2022(12).

[3] 卢鹏国.用好三种方式,助力小学思政课堂教学[J].新课程, 2022(3):203-203.

[4] 金娜.小学课堂教学融入思政亮点路径研究[J].中外交流, 2021, 028(002):793.

[5] 王玉梅.营造体验式教学氛围——打造小学思政课高效课堂[J].信息周刊, 2019(32):1.

[6] 陆云香.新课改中思政课课堂教学应注重的几个方面[J].成功(教育版), 2010.

[7] 边巴.如何提高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2024-11-25].

[8] 吉庆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师道:教研, 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