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育德于教——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关键词
育德 小学语文教学 因材施教
正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道统一,以文载道,教文育人”,这就诠释了语文教学要教书育人的双重性。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也强调语文课程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遨游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信息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活化石。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民风民俗,都能通过汉字看到当时社会的一面。如:以“贝”作形旁“财、货、资”等,到以“金”作形旁的“铜、银、钱”等,可以看出古代货币是从自然货币贝壳向人工货币铜币、银币发展的。再如:“女”作形旁,表示姓氏有“姒、妫、姚、姬、姜”,说明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是女权社会,其儿女都随母姓,那时候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有一些表示美好的字也是用“女”作形旁,如:“妙、娇、妍、姣”等;对于婚姻也从女部,如:“嫁、娶、婚、姻、媒”等。但是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代,一些从女部的字,如:“婪、妄、妒、奸、嫌”等可以看出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该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既有助于理解汉字的意思,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也是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二、拓展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浸润德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浸润育德的途径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性格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上学歌》,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学生知道去学校要做到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要树立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远大的理想。再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十年后的礼物》。在十年前,一位音乐家答应要送给守林人达格妮礼物。在十年后,他信守诺言,以送礼的方式弹奏一首乐曲送给她。学习了这一篇课文,相信学生们不但能学会插叙的叙事方法,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做一名信守诺言的好孩子。此外,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耳濡目染地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善于表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德育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也强调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主题为我们做朋友的口语交际,在向他人进行自我介绍时,语言要自然,但是在态度礼仪上,要文明有礼。尤其是是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倾听。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口语交际主题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想象的语言表达如果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的感受。在口语交际实施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学生倾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爱护大自然事物的意识。
四、妙笔生花,在习作教学中诱导德育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习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习作教学不仅要教习作,还要教做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习作教学是教作文与叫做人的统一”。在习作教学中除了教习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懂得真、善、美,学会准确辨认是非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你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助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这次习作的要求就是要敞开心扉,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通过此次习作,懂得了无论是习作,还是做人。都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学生在习作过程就是渗透德育的过程,是塑造心灵的过程。
五、拓展延伸,在综合性学习中渗入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该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保护自然”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开展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熏陶学生的人格,形成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让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还要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分别是从遨游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拓展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浸润德育;善于表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德育;妙笔生花,在习作教学中诱导德育;妙笔生花,在综合性学习中渗入德育。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9-34
[2] 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17期):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