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江新辉

黄泥头小学 333000

摘要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作业设计的原则、具体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数学学习,同时减轻学习压力,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设计策略

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设计的核心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在关注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的同时,我们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如逻辑推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作业设计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现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师应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来进行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业设计应重点体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如数学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同时,作业设计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充分体现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点,按照层次性和趣味性原则来设计适合各个层次小学生的作业。作业设计应体现出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将作业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四)强化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原则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类作业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实践性教学原则的要求,为学生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类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包括调查、实验、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类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类作业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以符合“双减”教育政策中的要求,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具体策略

(一)设计前置型数学作业,引导学生主动预习

前置型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前了解新知,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感知能力。在讲解新课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前置型数学作业,这些作业应与接下来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相关,并且具有探究性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前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纸张、剪刀等工具,自己动手剪裁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形等基本图形,并通过拼摆这些图形,观察它们的边长、角、顶点及面的特点。这样的动手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探究问题,如“不同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布置分层性数学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鉴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阅历和智力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设计分层性数学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难易适度的作业选择,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得到发展。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设计“自助餐”式作业,包括必做、选做和拓展题型。后进生可以选择简单的平均分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则可以挑战乘除法互逆关系的题目,提升解题能力;而优等生则可以尝试倍数及乘法口诀求商有余数的复杂问题,进一步拓展思维。这样的分层设计既能够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又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趣味性数学作业,以激发其参与热情,实现寓教于乐。趣味性数学作业可以包括游戏、竞赛、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时、分、秒》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设计电子游戏版作业,通过调整钟表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帮助学生掌握时间概念。这样的游戏作业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时间感知能力。此外,在讲解《测量》后,教师可以布置古代测量工具及方法的阅读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测量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这样的阅读作业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设计实践性数学作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调查性、操作性等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调查与记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奖品的合理购买方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和分析数据,以培养统计观念。这样的调查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牙签等材料制作角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角的特征;学习《图形的拼组》后,则可以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并进行分享交流。这样的操作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五)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培养创新思维

开放性作业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设计开放性问题或项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掂量不同实物,估算重量,并通过称量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这样的体验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并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在学习《千米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行走或跑步感受千米的距离,并记录下自己的行走时间、速度等信息。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置型、分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作业设计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数学作业将变得更加有趣、有效,为学生的成长增添更多色彩。

参考文献

[1] 雷素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 2023(13):35-37.

[2] 龙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互动软件, 2023(3):58-60.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2.03.020.

[3] 陈科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  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