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与措施探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沈亦文

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213032

摘要

小学高段语文逐渐开始向中学语文转变,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方面,它都倾向于与中学的语文教育相似,语文教育的两个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内容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因此,在中国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将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是当前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现状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作文中两个重要的环节,而且两者密不可分、互为补充。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洞察学生的阅读特点,注重阅读体会,并将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个人的知识积累不断夯实基础。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和创作思路,但是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立足文本特征,确定写作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练习密切。通常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前提,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获基本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积累写作方法,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都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而这也是读写结合最常见的应用模式。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其中的每篇课文都各具特色,或在其表达语言上,或在其内涵思想上,又可能体现在其写作技巧、作者风格上等方面。对此,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课文最为突出的特征,选择一个方面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才具有指向性与方向性,既不会为学生带去过大的写作压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读写知识。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从课文标题不难看出,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阅读文章可以发现,作者以时间的推进与相应的人物活动构成文章的线索,向读者举例了传统春节的种种民俗风情,其语言风格轻松有趣,阅读起来很容易代入其中。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有详有略的表达手法与规整的写作顺序,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并围绕重点设计开展后续的写作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围绕其民俗风情展开介绍,让学生将自己的表达与作者的表达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表达手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个人兴趣出发展开写作练习,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同时也将叙事描写的常用表达手法涵盖其中。如此一来,既加强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写作质量。

二、根据学生基础,指导读写顺序

为了促进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师需采取合适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以充分体现出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推动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更多发展。而在读写结合模式不仅包括以读促写,还包括以写悟读。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考虑到此阶段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经验,写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特别吃力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的完成写作任务,并逐渐具备自己的写作风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语文基础组织开展以写促读的教学活动。将写作置于阅读活动之前,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与课文进行对比对照,感受自己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写作顺序与结构上、语言风格上与名家名作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后续阅读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如果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总是开展以读促写的活动,这样也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长期以往很容易影响学生读写结合的积极性,降低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认真分析文本特点与学生情况,合理设置读写学习顺序,从而最大化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匆匆》时,很多学生都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能够从自己生活中的各处细节体会到时间的流逝,而不同的学生对时间流逝这一现象又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与体会。基于此,在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写作活动置于阅读活动之前,先让学生描写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文章,让学生思考自己从生活中的哪些细节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而自己对此又抱有怎样的感想。这样的写作主题非常贴近生活,学生不需要太多的构思时间就能进行写作,并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写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匆匆》这篇课文,体会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时间流逝的描写与感悟,感受朱自清先生的情感,并将自己的作文与课文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凸显课文在语言表达、情感抒发上的特点与效果。在这样的对比体会中,学生能够对课文产生更深刻、更清晰的认知。又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老班长的形象,突出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特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人物表现手法,使得老班长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考虑到此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与技巧,但还不能完全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对课文进行批注,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段落,并分析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思考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在阅读结束后进行集中的讨论分析,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巩固的效果。总而言之,无论是先读后写还是先写后读都能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做的是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科学的选择读写结合的方式,从而最大化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写作反刍,提升读写能力

纵观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来看,写作教学模式并不完善,很多教师只注重写作前的教学指导,而忽略写作后的评价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就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但这只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忽略了有效经验的积累。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学习初期阶段,他们并没有学习后进行反思与总结的意识与习惯,因此在写作中他们的一些错误很难得到纠正,即便教师反复开展写作练习,但学生的写作质量依然难以提升。同样,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如果学生阅读完、写作完就结束整个学习活动的话,他们将很难发现自己在阅读与写作中的问题,很难改正、完善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做好反刍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完、写作完后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自己阅读与写作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读写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习课文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情节的方式。在学生写作练习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交流分享,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传阅自己的文章,分析文章在人物描写、情节刻画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恰当性,相互评价彼此的作文,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与把握程度。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反思与总结环节,完善学生的读写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本赏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读写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续写的兴趣,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共同发展。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艳萍.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20):66-67

[2]单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9,16(01):137

[3]张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9,13(05):100-1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