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飞

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为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难以避免。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市政道路和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的开展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轨道交通 交叉施工 对策思考

正文


   近年来,诸多城市为了提升形象、优化整体环境等,都开始对道路进行修整。针对于轨道交通来讲,其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在施工建设阶段,交叉施工会频频出现,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交叉施工存在防护不到位、缺少监测等问题,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开展的有效性。因此,应细致分析如何保障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开展的实效性。

一、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效益

(一)社会效益

   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项目确立实施有利于提升社会效益,体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为减少影响。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一同开展施工既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二则是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两个施工项目交叉作业在完成以后,就可以投入使用,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交替乘坐公交、地铁,能够减少人们出行在路上的时间,进而降低时间成本的消耗。

(二)经济效益

   针对于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经济效益来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是在交叉施工作业阶段,建设施工单位可以快速完成拆改管线,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拆迁费用控制的有效性;其二从实际层面分析,能够发现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建设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这样就会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而通过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开展就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出现;其三在以往传统工程建设中,施工建设方很多时候都需要对过街天桥来进行修建,这一工程项目会消耗诸多成本费用,进而使造价不断增加。所以,想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做好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两者交叉施工,进一步发挥出这一施工方式的优势作用,使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二、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工程项目交叉施工之前缺少沟通

   在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作业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施工开展和进行。市政道路和轨道交通两项工程建设过程都十分繁杂,交叉施工内容相对较多,部分建筑施工单位通常都是对自己熟悉的工作进行分类,忽略了非专业工作。另外,交叉施工设计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在施工开展之前一旦沟通交流不足,那么较差施工的有效性就会降低,这进一步说明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开展之前的沟通十分关键,这一问题是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重点[1]。因为施工量较大,施工建设方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多,沟通不足就会降低工程建设质量。

(二)施工对接不到位

   对接属于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作业的关键要点,其中锚固施工环节十分重要,由于施工现场需要准备多种设备,且施工技术也较为繁杂。当前两项交叉施工空间较小,甚至没有,这样施工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后,就难以及时进行对接,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设备与施工全过程的恢复,也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顺利实施。

(三)施工现场缺少统一化管理

   在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开展阶段,统一化管理可以说是保障不同部门工作有序开展的首要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作业现场都缺少统一化管理,并且因为交叉施工现场管理较为繁杂,所参与到的人员和执行任务较多,应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实施管理。所以,一旦施工现场在执行阶段出现错误或问题,那么任务则会直接发送给对方,这样难以确保交叉施工作业执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阐述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的优化对策

(一)施工原材料与过程控制

   针对于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控制来讲,其属于质量管理的关键组成,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原材料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构建施工原材料接收系统。交叉施工开展需要使用的原材料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可进行质量检验,例如抽样检验或总检验等等,方式选择可依照原材料类型和用途来进行确定;2.杜绝质量交叉的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一旦发现就应追究供应商责任[2]。另外,在施工材料采购阶段,需要细致检查材料供应商资质,以此来保障施工原材料质量可以满足交叉施工开展需要;3.重视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完善施工配置,以免施工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并且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组织的有效性;4.提升交叉施工作业质量缺陷检查及处理。因为行之有效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多部门质量管理意识都有较大关联,一旦缺少严格控制,则难以提升交叉施工开展质量管理的实效性。

(二)全面强化保护措施

   在市政道路工程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开展阶段,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其是强化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效率的关键举措。针对于保护措施内容来讲,执行单位应依照具体且详细多保护措施来进行作业,施工单位需要优化对更换桩施工的保护,在选择交叉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可选用低扰动土质混凝土桩,在搅拌桩选择完成以后,就能够有效处理节点问题[3]。另外,施工方在交叉施工操作时,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统筹安排,并且严格执行以及确定的施工设计方案。大部分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都是在隧道结构中开展,所以,需要在隧道中科学设置地面测量点,然后在施工作业开展阶段实施动态化监测,这样就可以保障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执行单元中。在这一基础上,施工单位也需要改进交叉施工现场防水处理工作,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三)交叉施工防护

   1.搅拌桩

   为避免搅拌桩对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应对其进行防护,搅拌桩施工防护可参考以下几点:

   1)下面以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项目中使用的土体扰动相对较小的水泥搅拌桩为例,在进行路基处理操作时,需要以精细化的方式详细规划区域搅拌桩不同施工环节,使施工方案与设计要求能够有效落实到施工作业中,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强化项目施工的规范性[4]2)认识和意识到周边土地安设测点的作用,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应参考规范标准,然后借助动态化的方式来对关键区域与隧道结构内部实施监测。在完成以上工作以后,就需要在桩基础施工阶段动态监测施工全过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监测来对施工实施管理,确保交叉施工作业目标得到实现;3)在进行区间隧道上方区域雨水管施工时,应有效进行内衬防水处理,明确这一施工环节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避免下方隧道施工开展因漏水而受到影响,并且这样也会降低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使工程项目难以投入使用。

   2.交叉口路基

   在对交叉口路基防护进行作业时,需参考以下内容:

   1)借助调查能够发现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开展时,区间隧道中心点周边<35m以内的区域都是重点区域[5]。在这一区域施工中,应参考施工方案与施工设计图,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能够科学衔接;2)在对重要施工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时,可将30cm视为参考,然后开展分层施工。在确定混凝土强度可以满足且符合设计要求之后,就需要进行路床灰土施工,施工可使用厂拌法,在站体两侧十五米以内进行灰土施工。在施工正式开展以前,切不可进行超前施工,保障所有施工流程都可以与设计要求保持统一;3)施工人员在作业时,一旦发现隧道结构覆土厚度没有达到五米,那么就需要施工人员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来进行管理控制,并且等效静载不可超出20kPa4)在实施市政道路施工阶段,也应对关键施工区域开展监测,进一步明确这一施工区域内隧道结构是否出现了动态变形问题,依照得到的监控数据信息来挖掘不同数据内容的价值,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土体开挖施工作业;5)施工作业开展需要对细石混凝土与站体顶防水层进行保护,一旦发现已经出现损坏,就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施工,这样才可以确保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质量。

(四)交叉施工有效开展监测

   1.埋设基准点监测

   市政道路工程与轨道交通工程在交叉施工开展阶段,应对所埋设的基准点实施监测,以此来保障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于监测交叉工程道路沉降基准点来讲的,需要设置两个,设置不可超过变形范围,这样有利于稳定性的提升。另外,基准点基础应较深,同时也应方便监测,区域稳定,确保施工开展阶段可以高效保护施工基点。

   2.隧道水平位移监测

   在监测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隧道水平位移监测,从全方位角度来了解隧道在施工阶段结构位移情况和状态。同时将安全仪放置在基准点中,以此来测量起始方向与工作基点,精准计算工作基点实际坐标位置并得到结论[6]。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测量不同测点距离与水平角,进而对测点坐标进行计算。在对隧道水平角的实施观测阶段,需要始终围绕基准点进行,确保有6个测回观测,之后将工作基点作为初始进行2个测回,两侧较差需<14,而半测回归零差<8,在相同位置测回较差<8。另外,在监测距离时,应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的二级测量准确度,可通过电磁波测距模式实施监测。

   3.隧道水平收敛及纵向变形监测

   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监测应监测隧道水平收敛和纵向变形,在水平收敛监测开展阶段,其主要目的则是充分明确隧道结构在施工阶段的收敛现象与状态。监测应在结构两侧埋设反射片,通过全站仪这一仪器进行对边测量,进而得到水平收敛值,同时需要对轨道出现的纵向变形开展监测,这一监测能够全面明确轨道结构在施工开展阶段是否出现了变形情况。监测点设置应在站体顶部,使用电子水准仪和铟钢尺辅助对监测点相邻两次高程差进行读取,最终得到的数值即为测点沉降值。 

4. 监控量测

(1) 异常数据:通过监测数值、变化速度及预设阈值之间的关系来评估数据是否异常。 (2) 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当实际测量值的绝对值和速率均达到预设阈值,并出现如混凝土支撑结构开裂渗水或数值增大幅度显著等现象时,需由专家和风险管理机构评估风险等级。预警类别分为巡查预警和监测值预警两类。巡查预警参照盾构及矿山法施工的巡查预警参考表进行辨识和决策,提供指导性反馈;监测值预警则依据异常数据、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标准进行判断,并生成相应反馈。

(五)下穿风险源存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作业对地表稳定产生显著影响。掘进期间,即使土仓压力保持稳定,若未能充分填充管片空隙,也可能引发地面沉降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潜在风险的爆发可能性。当盾构前端的正面压力波动时,会导致土壤流失,尤其是在掘进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螺旋输送器虽能提升排土量,却可能瞬间降低土舱内的压力,加剧地层的不稳定。

控制盾构参数至关重要,包括土仓压力的平衡、出渣速率的精确管理、刀盘转速的适中调整、推力变化的监控以及推进系统的协调运行。通过保持土仓顶部适度的土压,优化渣土处理,可以减缓刀具磨损。同时,严格控制每环的出土量,确保不出现过度挖掘或不足的情况。

在穿越风险区域时,盾构姿态的精准调控至关重要。遵循适时微调的策略,确保盾构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每环的纠偏幅度需严格控制在-3+3毫米内,避免因过大纠正导致超挖、盾尾渗漏或盾壳卡顿等突发问题。总的来说,盾构作业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作业开展阶段,其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为提升施工整体质量,应全方位把控每一道施工细节,既要运用有效的防护措施,也需要科学进行监测,在这一基础和上把控好施工材料质量。通过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交叉施工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也可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覃禹,邢璐.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22(03):17-20+40.

[2]江越云.城市干道占道施工对道路交通影响及交通组织方法优化——以福州市轨道交通东街口站占道施工为例[J].福建交通科技,2022(06):99-102.

[3]陈雍春,赵建新,王何南等.老城区城市主干路交叉节点与在建地铁交叉的总体设计分析——以贵阳市某项目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02):10-12+269-270.

[4]邵奇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S1):275-276.

[5]都爱民.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J].安徽建筑,2021,28(04):151+157.

[6]潘福全,亓荣杰,罗淑兰等.轨道交通施工点对周边道路交通影响分析及交通组织优化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39(04):95-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