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落实提质增效的教学路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志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下村乡初级中学 2777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施行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意义,分析当前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教学途径,助力学生在更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提质增效;教学途径

正文



引言:“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教育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契机。本文的目的在于探寻“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提高质量、增强效率的教学途径,培育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推动他们全方位进步。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数学教学创造了新的环境和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意义重大。对于学生而言,这减轻了他们的学业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个人兴趣、参与实践活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数学知识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就教育而言,回归了育人的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促使我们在教学中设置更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之,“双减”促使初中数学老师转变思想,以更科学、更人文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实现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他们坚持“满堂灌”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的关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作业设计不当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业大多为书面练习,缺乏实践操作和探究性作业,作业难度把握不当,要么过于简单,部分学生“吃不饱”;要么过于复杂,另一部分学生 “吃不了”。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佳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目前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佳。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一旦遇到问题,不善于自己解决和分析,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长远发展。

(四)评估方式片面

教学评估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初中数学的评估方式较为片面,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估方式容易让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等不良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误导,使教师只注重考试重点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如陶行知先生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以“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为例,以往,教师可能会直接陈述有理数运算的规则和流程,接着安排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但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场景,像买卖交易中的找零、气温的起伏变化等,引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领会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计算各种类型的有理数加法题目,像是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在竞赛中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他们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达成了“双减”政策期望的减负增效目标。总之,唯有转变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在“双减”之路上稳健前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二)优化作业设计,注重分层与个性化发展

“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是关键所在。“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作业设计应当注重分层和个性化发展。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形如“3x + 5 = 17,求解 x”这样直接运用基本解法的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安排“某工厂有工人 x 名,已知男工人人数是女工人人数的 2 倍还多 10 人,且男女工人总数为 80 人,求 x 并列出方程求解”这类需要一定分析的题目,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设计“已知方程(a - 1)x = 3,当 a 为何值时,方程有正整数解”这样具有深度思考要求的拓展性作业,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学贵自得,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硬纸板、剪刀等工具,自己制作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模型。课堂上,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有什么关系?对角是否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等方式,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等方面的性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对于一些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回顾之前学习的三角形的知识,尝试从三角形的角度来思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验证自己的发现,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完善评估方式,关注素养全面发展

“双减”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评估方式亟待完善,要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而完善的评估方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评估应注重知识运用能力。以“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调查全班学生每天完成数学作业所需时间。学生要明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问卷、访谈等)来收集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排序、统计),并用合适图表(频数分布表、直方图等)描述。评估学生能否准确、有效地完成整个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以及能否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作业时间的分布情况、平均作业时间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合理建议,如是否需要调整作业量或优化作业难度。此外,关注思维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评估学生是否能创新调查方式和数据整理方法。再者,强调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时,评估他们在小组中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交流是否顺畅等。最后,重视学习态度和习惯。观察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责任心,是否按时完成任务,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是否严谨等。

结论

“双减”政策推行的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变革意义重大。我们致力于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这需要克服诸多现存问题。为此,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路径。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优化作业设计,分层且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加强自主学习培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索;完善评估方式,全面关注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总之,“双减”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冉爱凤.“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6):36-38.

[1]黄金兰.“双减”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J].亚太教育,2023,(15):32-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