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正文
课题: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群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FJJKGZ23-059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他们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产教融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1]。
(二)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缺乏针对产教融合的实践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三)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不健全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实践时间短、实践内容不深入、实践效果不明显等。此外,缺乏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导致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
(四)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产教融合对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要求。教师的科研项目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五)师资评价体系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导向,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式不够科学,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完善教师引进机制
1.拓宽教师引进渠道
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教师引进模式,拓宽教师引进渠道。除了从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外,还可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2]。
2.明确教师引进标准
在教师引进过程中,应明确产教融合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引进标准。不仅要考察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对于引进的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要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重点考察其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二)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1.丰富培训内容
教师培训内容应涵盖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实践技能、企业管理等方面,满足教师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特别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可以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来校进行实践教学培训,分享企业实践经验和最新技术动态。
2.创新培训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集中培训、在线培训、企业实践、项目驱动等。集中培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在线培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企业实践可以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实际需求;项目驱动可以通过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1.丰富企业实践内容
教师企业实践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岗位操作等方面,让教师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2.加强企业实践管理和考核
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和考核标准,明确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任务和要求。企业实践结束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教师的实践表现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推动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搭建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为教师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2.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科研与社会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可以设立科研与社会服务专项奖励基金,对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3]。同时,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对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的权重,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构建多元化的师资评价体系
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师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在教学能力评价方面,应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创新等指标;在实践能力评价方面,应注重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等指标;在科研能力评价方面,应注重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等指标;在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方面,应注重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指标。
2.创新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自我评价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同行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学生评价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企业评价可以体现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完善教师引进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动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多元化的师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晨露,杜飞鸿.高职院校师资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23,39(5):112-120.
[2]汤雨婷,谢明阳.师资队伍多元化对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科学评论,2022,37(3):45-52.
[3]陈若兰,胡华林.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教师教育与管理,2021,25(4):7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