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00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路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林青 李晶晶 孔春梅 胡熠 彭巾桃 李亭蓉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如何有效提升00后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随着00后逐渐成为高职学生群体的主体,其面临的就业挑战日益严峻,特别是在职业技能、心理调适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成为提升其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00后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及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00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最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形成、学习以及实践过程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帮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助力实现2035年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就业能力提升;00后;高职学生

正文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更是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求职和工作中面临着就业期望与现实脱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信心不足、意志消沉等消极情绪。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向相关,并且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显著预测心理健康[1]2021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表明要加大力度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2]。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累积形成的,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习惯看到事物积极乐观一面的,以及持续保持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体验[3]。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和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促使学生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就业行为,且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4][5][6]。同样在工作中,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员工比心理承受力低的员工表现得更好,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重视,被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从而使得他们的离职意愿低,促进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7]。许多学者都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和路径。唐丁方提出要通过个性化指导培育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且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8]。吴林玲提出要给予高职学生更丰富的校园体验,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就业举措上要分类辅导[9]。但之前的学者都没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针对不同学年阶段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就业能力培育的策略。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针对00后不同年龄段的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形成、学习以及实践过程提出其具体的实践路径,帮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助力实现2035年的战略目标。

二、“00”后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00后高职学生特征

0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导致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评价较高,自尊心较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他们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依赖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由于受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00后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00后大学生也有很多优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能力强,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人沟通能力强。

(二)00后高职学生就业心态

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对0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00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承受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他们不必急于通过工作来维持生计或承担家庭责任,因此导致很多学生产生 慢就业现象。再加上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复杂的就业环境,00后大学生也普遍感受到职业理想与现实能力的矛盾。他们既有着追求诗和远方的美好生活憧憬,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挑战。这种矛盾与焦虑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决策和行动。同时,很多学生会把消极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导致他们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企业对他们的评价,反馈到他们身上再次加重消极情绪。从而陷入就业放弃再就业的恶性循环局面。激烈的就业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新兴职业的出现等因素都促使00后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策略。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00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要引导学生全面评估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能力和性格特点,在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过程中,也要正确客观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了解社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建立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不管学生是在校园里面还是步入社会初期,都需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支撑,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候,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保存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能够清晰地思考并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自我调节,积极面对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很好的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理性的就业心理。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的总体状况、行业需求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趋势等。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大,在就业过程中,要合理设定自己的职业、薪资、工作地点等方面的期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导致的就业困难。此外还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定的就业意志。在求职过程中会遭遇多重挫折和困难,学生的心态会受此影响。教师在课上和课下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并分享就业案例、提升职业技能等方式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和准备,开展挫折教育,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00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实践路径

(一)积极心理学融入大一阶段就业能力形成过程

大一新生初次脱离家长的监护,会遇到外界诸多诱惑和困难。这一时期,要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讲座,提高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并将积极心理品质融入到学生日常活动事务中。在就业能力初期形成过程中,将积极心理品质融入到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内容中。让学生知道就业能力不仅仅指专业技能,直面困难的勇气、自信、充满希望等好的心态也就业能力的一部分。此外教育者自己要提高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举办团建等活动对在校所有教职工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者在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富有仁爱之心,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此外教育者还要增强自己的社会智力,提升观察学生的情感能力,及时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大二阶段就业能力培育教育学习过程

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锻炼,在大二期间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学习能力。大二的学习课程中,专业课程占比较大。在专业课堂上要多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便于更好的理解知识,增加学生自信心。此外,大二期间学生对不同知识的融合能力也极大增强,在此期间,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高校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提高概括能力,还要组织丰富好活动让大学生亲自体验处理事情的整个流程,提升综合能力。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要以技能为抓手,以赛促学,大二阶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技能比赛。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此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增强信心、乐观,正确看待紧张情绪以及适度调节紧张氛围,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三)积极心理学融入大三阶段就业能力培育教育实践过程

大学生在学校完成就业能力培育教育后,未必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全方位的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在大三实习阶段,积极心理品质还要继续融入其实践过程。在学生实习前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专题讲座,并充分准备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环节等,这一环节将学生的状态从毫无准备调整为准备接受就业的状态。其次,教师要随时关心学生,调整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情绪影响下接受岗位实习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初期阶段,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习进度和对岗位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开展积极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联系老师,教师帮助疏导,从而增强大学生心理免疫力,帮助学生建立就业信心实习后期,属于就业阶段,帮助学生分析目前就业市场情况,分享往届学生在同一个岗位坚持下来就业的案例,鼓励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稳定下来,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热点问题,就业心理问题更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和竞争力,还能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准备度。高校将积极心理学纳入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绿次 , 蒋玉勤 , 曾丽萍 .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广西东部某高校为例 [J].教育观察 ,2022(26):19-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3]郑洪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薛殿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培育路径重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4).

[5]郑祥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探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8(5):121-123.DOI:10.3969/j.issn.1671-6124.2009.05.030.

[6]郑月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择业观培育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3, 37(4):60-63.

[7]张玲.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9):4.DOI:10.3969/j.issn.1673-1999.2016.09.028.

[8]唐丁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缓解策略[J].大学:研究, 2020(4):8.

[9]吴林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 2023(7):142-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