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胡月

沭阳如东实验小学223600

摘要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通过语文写作教学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同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内化和再创造,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进而激发写作潜能,促进自我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更好地保护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瑰宝,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结合日常,优化渗透

在小学语文写作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能够拓展作文思路,这与语文知识积累、阅读感悟和学生个人的经历体验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眼界,用文化遗产来启迪他们的激情,帮助他们丰富知识积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提升自我的创作力。在作文课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事物或是活动进行观察,设置一些情境,让他们去还原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这一时,重点讲述了中国的六个传统节日,比如“贴窗花,看鞭炮”,描述了在春节期间,人们所举行的一系列家庭庆祝活动“大街小巷人如潮”描绘家庭阖家欢乐,街道一片热闹的景象;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清明是纪念先人传承孝道的重大节日,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清明起源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认知范围;“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屋飘”是指在端午节期间,人类要通过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等形式来渡过佳节,而语文教师则可以在讲完端午节来历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历史资料,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古人的艰辛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可以借助“屈原投江”这个小故事来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总而言之,通过对日常生活事情的观察,让同学们能够在与自己生活相契合的基础上增强自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己的作文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1]

二、挖掘精髓,提供素材

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应用,因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中华优秀传统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多元的,如果教师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到学生的作文中去,就能让他们得到一些创作上的灵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可以确保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具有启示与引导作用。例如,在教《这儿真美》的写作时,语文教师就要求同学们围绕身边的美丽风景进行创作希望可以激发他们对美丽事物的回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以及白居易《忆江南》等几首古诗词整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观察古人在描绘风景时所使用的词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得到一些灵感,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写作材料,能够展示出优秀的写作状态

三、组织实践,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上课时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文化和写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知道怎样把这些知识融入活动实践中更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价值,达到先体验、后习作的目的,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得到充分释放,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他们的作文中,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和品质。例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秋韵”这个话题有效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同学诵读有关秋季的古诗词接着带动他们走进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自然之美。看着漫山遍野的红叶,忍不住朗诵“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再回到课堂中,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指导,并提供一些活动中的精美照片,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实践中的经历与体会,写出一篇文章,活动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2]

四、组织分享,构建框架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经验,进而以写作主题为中心进行探究,使他们能更好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能构建明确的写作框架例如,教学《家乡的风俗》主题写作时,这个写作练习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当地民俗的特征,然后再把自己对这个习俗的体会和感觉进行恰当描写。将故乡风情也视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描述习俗时,能够将自身的体验与体会进行主动讨论,通过在组内进行沟通和共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写作框架。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并改进,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完善而在团体的作用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风情有了更多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继承和发扬;同时,在写作和交流的时候,他们的语文运用技能得到了提高,展现出了很高的写作水准。

五、多元手段,传承文化

在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们要牢牢把握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贯穿于作文课堂之中。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引导他们欣赏影片,让他们看历史人物解析、历史事件纪录片、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案例等。这种方法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在学生们看之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观看和思考。在看完之后,教师可以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谈论,表达他们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并对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进行剖析。例如,教学“形形色色的人”主题写作时,教师会在上课前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的事例范文,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了解的,或是周围广为人知的优秀人物,提炼素材进行创作。在创作时,能够捕捉一些人物身上的优秀特质,例如热情好客、助人为乐等,同时结合来自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和友善作为素材,加以点缀描绘,将这些正向的特质展现出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描述“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时,可以让学生集体观看抗击疫情的纪录片,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对医务人员的衣着、神态以及在抗疫中的言行举止进行描述,写出他们的仁心和奉献精神。通过对人物的发掘,结合特定的情境进行创作,可以使作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3]

六、结语

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也要提出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以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周惠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4(12):21-23

[2] 王润莲.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J].天津教育,2024(2):43-45

[3] 王佩琴.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4(3):43-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