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数学游戏;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对策
正文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以课本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忽略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融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缺乏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被分散,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激发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2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游戏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础,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当作是知识的灌输,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数学教学方式,对课堂游戏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存在问题
2.1 游戏设计不合理
部分教师对数学游戏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认为游戏就是游戏,不需要任何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游戏没有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而是将其作为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脱离了数学教学的主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活动,完全忽略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游戏方式,自然也无法从中获得更多收获。另外,有些教师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因而在设计游戏时会使用一些惩罚手段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这不仅与教育理念相违背,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2 游戏设计脱离实际
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游戏。但是实际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只有重视游戏设计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游戏活动的设计也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而目前有一些学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难度和高效益,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得游戏活动与学生实际水平相脱节。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数学游戏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2.3 学生缺乏参与度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真正认识到数学游戏的作用与价值,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低。一方面,是部分数学教师过于注重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教材的解读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之中,而忽略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是一些数学教师并未重视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应用,而是仅凭自身经验随意编写游戏内容,这就使得学生无法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例如: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数字卡片来进行游戏,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却很少,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也十分有限,这样的数学游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缺乏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三、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游戏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游戏。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并出示相同数量的两个物体,让学生选出哪一个是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老师通过总结归纳、分析等方式得出答案。这种将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将数学游戏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学科,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涉及到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游戏活动时,可以将游戏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会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玩“猜一猜”游戏来掌握相关知识,具体操作是:由一名学生来扮演收银员,另一名学生来扮演顾客,然后分别给两人一张10元的纸币,让他们拿着纸币去购物,最后让这两名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各自购物的情况。由于现在的小学生都很喜欢玩手机,所以这个游戏一般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3.3 有效利用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想使游戏活动更好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选取游戏素材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游戏素材。此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游戏中获得收获。例如,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后,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进行探究。这种开放性的数学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3.4 借助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较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是由大量的数字、符号以及公式所组成的一门学科,学生在接触这些内容时往往会感到非常吃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借助数学游戏帮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加以理解。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游戏:将一个正方形剪开,并要求学生计算出其各部分面积之和,如果有的同学不能准确算出来,则需要到黑板前将答案写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逐步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3]。
3.5 借助数学游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待提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并及时给予相应指导。同时,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可以通过小老师讲解和示范来帮助其他同学理解知识点。比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分配角色。每个小组安排一人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解答疑问;一人为记录员,负责记录每组成员发言情况并进行汇总;一人为展示员,负责展示本组研究成果;一人为后勤人员,负责准备学习用具及提供其他服务工作。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比赛,主要以“我是最棒的”为口号,要求各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最后,由小组推选出最佳表现者,并对其予以奖励。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在当前小学教学中,数学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基础。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数学游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游戏是一种简单、有趣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本文就针对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靓冰.创新性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24,(07):52-53.
[2]田玮利.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学习效果评估[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庆阳市西峰区南街小学;,2024:3.
[3]张学智.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3,(21):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