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合的实践对策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钊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二小学 甘肃省酒泉市 7361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合的实践对策。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传承和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研究发现,这种融合对于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方红色文化;融合实践;教育对策

正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厅2024 年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专项研究课题成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合的研究》立项编号:GSJC-Y2024212。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将二者有机融合,不仅能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还能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在当今教育强调文化传承与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探索这种融合的实践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地域文化氛围中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一、课程目标融合的实践对策

(一)精准对接地方红色文化与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引了清晰方向,地方红色文化则为课程实施带来充沛素材。要达成课程目标融合,首当其冲是深度剖析课程标准,探寻与红色文化内涵相符之点。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为例,课程标准对此高度重视。而地方红色文化中,本地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事迹俯拾皆是,这些事迹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应精心梳理、整合这些故事,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抽象目标置于地方红色文化的背景之下,让它变得具体可触、生动可感。如此,学生能在熟悉的地方红色文化故事中,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的内涵,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更易在学生心中扎根。

(二)基于地方红色文化制定分层目标

在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需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制定分层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因其认知尚浅,可从本地红色文化的简单元素切入。比如,让他们熟悉本地的红色地标建筑,聆听革命小英雄的精彩故事,以此培养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初步感知,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红色文化的种子。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引导他们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高年级学生心智更为成熟,可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地方红色文化与国家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红色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三)在课程目标中突出地方红色文化特色

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总目标的架构内,清晰地将地方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此丰富课程目标内涵。比如,在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这一目标设定上,增添参与本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保护红色文化遗迹等具体内容,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拓展新的维度。与此同时,着重凸显地方红色文化在塑造学生民族精神和培养地方认同感方面的特殊价值。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身为本地的一份子,传承与弘扬家乡红色文化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此,课程目标便因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而更具针对性,地域特色也更加鲜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扎根于本土文化,汲取红色力量。

二、教学内容融合的实践对策

(一)系统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全方位搜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文献、革命遗址、民间传说和英雄人物故事等。组织专业团队对这些资源展开系统性梳理与分类,精心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素材库。比如,可以按照革命历史时期、主题类型(像武装斗争、地下工作等)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详细划分。之后,参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各个章节主题,从素材库中精准选取合适的资源与之匹配。就像在讲解 “勇敢面对困难” 这一内容时,引入本地革命时期战士们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顽强坚持战斗的感人故事。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如同给知识注入了灵魂,深深感染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二)开发地方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以地方红色文化为基石,全力开发独具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内容的系统性与趣味性,力求全面涵盖本地红色文化从起源、发展、高潮直至传承的各个重要环节。编写充满趣味的教材文本、精心制作美轮美奂的插图以及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资料,将课程内容以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材编排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运用故事化和情境化的手段,比如依据本地红色故事创作儿童剧剧本。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被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更能深入领会地方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宝贵价值,让红色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在教材中渗透地方红色文化元素

巧妙地将地方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使其相互交融。教师可在教材的空白处或拓展板块添加本地红色文化小贴士,对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本地红色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介绍。比如,当教材涉及公平正义主题时,可补充本地革命时期人民为公平正义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途径,深入探究这些内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让地方红色文化成为理解教材内容的有力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学生在了解本地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深化对公平正义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在教材内容的指引下更深刻地领悟地方红色文化所承载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融合的实践对策

(一)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探究式学习

围绕地方红色文化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 “本地红色文化对当下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 以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如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当地老人、实地考察红色遗址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对收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形成探究报告。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探索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分组合作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与道德和法治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对二者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地方红色文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地方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制作包含本地红色文化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的教学课件。例如,播放本地革命烈士的纪录片,展示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或者播放当地民间艺人传唱的红色歌谣,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可以新兴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如 VR 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本地的红色革命场景中,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直观感受。

(三)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地方红色文化。例如,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让学生演讲和写作表达对本地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开展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在红色遗址担任小讲解员,向游客宣传本地红色文化;组织红色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本地红色文化的魅力。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地方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外的传播。

四、评价体系融合的实践对策

(一)构建全面的红色文化学习评价指标

建立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地方红色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学习中的表现。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对本地红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文化价值等;在技能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演讲能力、调研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在情感态度方面,关注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兴趣、热爱程度以及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感。例如,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活动、是否主动了解更多本地红色文化信息等。

(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增加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来进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表现性评价则侧重于评价学生在特定任务或活动中的表现,如在红色文化演讲比赛中评价学生的演讲内容、表达技巧、情感投入等。同时,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让评价主体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以评价促进学生红色文化素养提升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地方红色文化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鼓励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红色文化素养。例如,如果学生在红色文化知识测试中表现不佳,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或资料供其学习;如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可以给予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更高层次的挑战,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承地方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合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融合对策,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生动丰富,让地方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种融合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心中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杨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红色乡土文化[J].江西教育,2024,(35):58-60.

[2]华夏.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分析[J].成才,2024,(02):84-86.

[3]王玉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以“闽南红色侨文化革命资源”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9):88-90.

[4]王文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研究——以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1):91-97.

[5]付小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