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正文
一、引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内容做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研究,通过建构物理模型,强化对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认知,采取科学推理、论证等方面,围绕物理知识展开创造性质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1]。然而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应试考试的要求,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落后,在课堂上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性,无法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背后的逻辑思维,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水平,教师要正确认识到科学思维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效果,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新课标要求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落实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培养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更好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2]。在科学思维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观念,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主动围绕物理问题展开深度探究,尤其是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进行科学论证,更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中,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实现了创新,教师更加注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为学生引入物理实验等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促进物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科学推理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展开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推理兴趣,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物理教师中,教师应当结合物理教学知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物理课堂的互动性,结合情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科学推理兴趣,更好地引入物理知识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将物理知识情境化,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效果,强化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3]。
例如在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行为,在课堂上教师引入火箭发射、风吹动帆船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能量的知识,了解火箭发射需要什么能量,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将展开对机械能、内能转化的科学推理,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效果。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一步丰富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人,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更加趣味,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二)问题启发质疑创新
问题启发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关键保障,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教师应当围绕重难点等知识,设置问题情境,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究性,能够引起学生的质疑创新,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问题的设置应当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并且要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形式,例如开放型、启发型、探究型、趣味型问题等,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课堂问题思考中,发挥问题的价值,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4]。
例如在电流的热效应的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展开对电磁等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产生热量多少与通电时间有关吗?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教学问题,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能够针对电流热效应的物理知识展开深入学习。并且根据教师的教学问题,学生能够了解关于电流热效应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质疑创新,针对电池热效应提出新的学习问题,比如“如何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在课堂上学生围绕质疑的问题,设置实验探究,结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应该如何判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何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
(三)思维导图构建模型
思维导图是构建初中物理知识框架体系以及思维模型的关键措施,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5]。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各个物理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电流、电路等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以电流和电路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分别以电流、电荷、电路为分支,构建知识点模型框架,比如在电流部分,重点介绍电流的方向、强弱等知识,在电荷部分,介绍正负电荷的分类、电荷间相互作用等知识,在电路部分,介绍电路图的组成以及连接方式等,更好地强化学生对电流、电路等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电流、电路、电荷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更好地扎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
(四)小组实验科学论证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很多物理知识理论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探究,以实现对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环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基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论证初中物理理论知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6]。
例如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开展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在实验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制作实验电路图,对电路的电阻、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测量收集,观察实验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论证分析,最终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开展对欧姆定律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思维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内容,在初中物理教育改革中,教师应当树立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情况,以提升初中物理教育质量。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情境科学推理、问题启发质疑创新、思维导图构建模型、小组实验科学论证等策略,构建多样化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科学思维的培养效果,推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初中物理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余飞尤.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探讨[J].求知导刊,2024,(15):35-37.
[2]朱宏卫.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4,(17):44-46.
[3]程登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11):54-56.
[4]马科.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J].科幻画报,2023,(07):170-172.
[5]王开拓.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07):67-69.
[6]罗卓君,许溜竦.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广西物理,2022,43(04):147-149.
作者简介:田晓聆 1993.10.7 女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 回族 大学本科 二级教师 海原县第五中学 研究方向: 物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