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趣味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学习热情
正文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一直是语文教师们关注的问题。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从教学方法来看,往往侧重于机械记忆,缺乏趣味性与启发性,使得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识字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情境教学法强调通过构建特定的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等,将识字教学置于具体的语境之中,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契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但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营造体验式学习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场景,像把要学的汉字融入到一个森林小动物们举办聚会的故事里,每个小动物的名字或者它们带来的物品名称都是需要学习的汉字。这种充满趣味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让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安排学生喜欢的环节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识字教学可能只是枯燥地认读和书写,而情境教学法能让识字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学习“日”“月”“山”“水”等汉字时,可以通过展示美丽的日出、皎洁的月亮、雄伟的山峰和清澈的流水的图片或视频来创设情境。学生在欣赏这些美景的同时,对与这些景象相关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记忆这些汉字[1]。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情境教学的识字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情境活动中去探究汉字的奥秘。例如,教师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商品标签上的汉字作为学习内容,学生扮演顾客或收银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主动去认读商品标签上的汉字来完成购物或收款的任务。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汉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现实创设生活化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联系现实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应用策略之一。这一策略有助于构建更加生活化的课堂,将识字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感知去理解抽象的汉字符号,而对这些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2]。
以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为例,教师通过询问学生生活中的下雨情况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从而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回答。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雨滴的大小、下雨前天空的颜色变化,还有的可能会说到下雨时的声音等。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说到的雨滴大小、天空颜色变化、下雨声音等,进而创设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场景,这些场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当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雷”“雨”“雪”等汉字时,学生能够从生活情景中去剖析汉字的结构与含义。像“雨”字,学生依据生活中雨滴下落的景象,能理解“雨”字中“点”的象征意义。这种联系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汉字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载体。从而让小学识字教学更加生动、高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体验中更好地掌握汉字。
(二)基于学生特点创设故事情景,在故事中识字
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虽相对匮乏,但他们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来开展识字教学。故事中往往包含着各种奇幻的元素,如魔法、冒险、友谊等,这些元素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发散开来,当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时,他们会不自觉地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发挥联想,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3]。
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如语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快慢变化,再加上恰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故事中的场景、角色和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来创设故事情境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动画片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活泼的角色形象和动听的音乐,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教师提出“鲤鱼的‘鲤’旁边是一个鱼,青蛙的‘蛙’旁边是一个虫,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他们会从汉字的表意特点、动物的属性等方面去寻找答案。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对汉字的具体含义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对于“鲤”字中的“鱼”字旁,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明白这与鲤鱼是一种鱼类有关,而“蛙”字中的“虫”字旁可能与青蛙经常在草丛等有虫的地方活动有关。这种在故事里识字的方式,让学生不再觉得识字枯燥,而是像一场充满趣味的冒险,每个汉字都是通往成功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关键密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联想中识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小学学生汉字学习的整体状况来看,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缺乏对汉字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联想,导致课后易遗忘或混淆所学汉字。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当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时,他们会积极地想要寻找答案,通过问题情境,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汉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思考与汉字相关的问题,进而加深对汉字的记忆[4]。
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为例,文中生字较多。如果学生对文章没有一定了解,直接学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学习“仙”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启发,教师通过让学生先对“山”字进行组词或造句,然后引导学生联想“仙”字的含义,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山”字)出发,逐步探索未知的知识(“仙”字)。对于“山”字的组词,学生可能会说出“山峰”“山脉”“山林”等,造句可能会说“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等。通过对“山”字相关知识的回顾与运用,学生开始对“仙”字有了联想。这种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识字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联想式的记忆更加深刻。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进行有效的逻辑思考。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这个关键阶段,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将情境化课堂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发展规律,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包括对汉字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些将伴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烨.创设情境趣味识字——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3,(12):28-30.
[2]王育平.情境教学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N].山西市场导报,2023-10-26(D04).
[3]李子伊,雷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3,(30):90-94.
[4]刘金晟.激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兴趣的策略研究[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2023:3.
作者简介:高国杰 19680605 男 甘肃崆峒 汉 专科 一级教师 平凉市崆峒区解放路小学 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