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路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创设,能够整合其他学科内容,合理地将数学与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助力学生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概念、活动意义、活动实践入手,通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解读,探索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视角、新政策。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意义
1.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间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行知识整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创新思维。
2. 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综合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竞争力,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与此同时,跨学科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证学生能在知识整合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3. 促进各学科间的融合。
跨學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点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从而促进各学科间的融合和协调。学生能在跨学科学习中深入掌握知识内容,加强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学科间的融合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主题的开展,联系各学科知识结合点,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助力教育教学改革。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践
1. 确定跨学科主题。
确定跨学科主题是创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第一步,教师需根据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确定富有挑战性、实用性的主题。教师还需结合学生兴趣所在展开活动实践创新,保证主题与教学内容相关,促使学生在明确主题的引领下高效掌握所学知识,厘清各知识的联系性。
2. 制定跨学科计划。
教师应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具体而言,教师需从课堂时间、课堂内容、课堂实践入手,考虑教学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跨学科学习计划。与此同时,在确定了跨学科主题后,教师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课件等,促使学生能在资源融入中深入理解跨学科主题。
3. 组织合作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因此教师需基于合作互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布置跨学科主题合作探究任务,以任务探究为导向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与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以跨学科学习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
4. 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对于低段小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对于中段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对于高段学生,教师需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探索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逻辑思维。
5.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等方面考虑,以便对下一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做出调整和改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成果展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反思,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精确评估和反馈。
三、核心素养引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策略
1.设立明确目标,优化知识理解过程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运用跨学科教学法,首先应该设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通过整合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使用知识与技巧达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各学科知识,更好地培养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该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方法,配合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教学 “ 认识千米 ”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推行组内合作、组内互助的学习制度,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 认识千米。首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感受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其次,运用跨学科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如要解决 “ 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各长多少千米? ” 这一系列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估算的方式厘清思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并跨学科地引入地理知识,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完善教学方案,加深师生交流互动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和师生之间的交往形式。当下不少课堂仍以学生听讲和练习为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具身体验不足,理解起来就有困难,进而导致在学习中处于离身状态。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从静态、抽象、离身的状态转向动态、具体、具身的状态,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例如教学 “ 认识米 ”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活动带领学生感受 1 米有多长,比如学生用左右手拿好米尺的两端,感受 1 米的长度,然后脱离米尺用两手比画出 1 米,这是水平方向的 1 米;又如请一位学生上台,估计他的身高是否有 1 米,然后用米尺测量,在 1 米处贴上标签,这是竖直方向的 1 米;等等。学生从多样的实践操作中感受到 1 米有多长, “ 米 ” 对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单位,而是他们通过亲手测量得到的一个具象的认知。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析,并在课程结束后与学生进行对话,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案进行二次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教学 “ 统计与概率 ”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公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出一小时内到公园的男生与女生人数比例,运用跨学科教学法,结合美术学科知识制作出统计概率图,并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规律,以此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设计开放活动,建立跨学科小组
数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活动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开展。一般来说,在开放性数学活动中,学生需要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而单独依赖数学知识又很难解决,因此学生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需保证开放活动时间、地点、方式完善,组建跨学科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依据小组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数感,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
例如,在 “ 时、分、秒 ”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数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建立跨学科学习小组,助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跨学科时间:保证时间控制在一周内,并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分成跨学科小组,以小组为依据开展开放性活动。跨学科地点:选择超市、工厂、社区、图书馆等,不断拓宽跨学科学习范围。跨学科方式:结合 “ 时、分、秒 ” 展开小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美术学科、科学学科来展开跨学科教学,以绘画、实验等加深学生对 “ 时、分、秒 ” 的认知。
4.创新教学方式,助力跨学科开展
跨学科整合指的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综合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基于跨学科主题活动开展,合理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交叉融合中深入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彰显了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知识体系联系和发展规律,实现在教学中的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5.延伸课堂范围,激发课程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从增强课堂趣味性角度入手,将实践性教学活动作为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效能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教师在运用跨学科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拓宽问题的边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 “ 胡子眉毛一把抓 ” 的情况。
张景中先生说过: “ 好的教材、好的读物、好的老师,就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引导学生体验震撼感、力量感、解放感和科学之美。 ” 把扑克牌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数字、学会数数、辨别颜色、比较数的大小、学会分类,还可以根据扑克牌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扑克牌上既有数字又有图案,图案能为读数是否正确提供最直观的计数场景,是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的完美结合。比如教师可以提问: “ 你怎么知道这张牌是 3 ?除了看数字,还有哪儿告诉你它是 3 ? ” 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数与形一一对应的关系。再如一副扑克牌可以按照不同的组合法分为不同的集合:把除了大王、小王以外的牌按红和黑两种颜色分开,这是 2 个集合;按照红桃、黑桃、方块、梅花来分,又是 4 个集合。这些都是在渗透集合的思想。学生在解决 “ 一副扑克牌有多少张 ” 的问题时,有些学生一张一张地数,有些学生则会利用之前有关集合的研究,通过计算快速说出答案。游戏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让数学学习充满了快乐和惊喜。
6.构建教学情境,探索跨学科意义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打破学科界限,帮助学生积累多学科经验,形成整体的世界观,促进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加完善。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发展创设适合其探索的教学情境,以情境为引领探索跨学科教学意义。与此同时,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关注教学革新,立足学生发展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把握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标准,提高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深入性,帮助学生得到学习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继而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夯實基础。以 “ 时、分、秒 ” 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 “ 认识时间 ” 这一主题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充分利用时钟教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结合 24 时计时法等知识展开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时、分、秒的关系,感知到时间的运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通过游戏情境、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时间概念,帮助学生对时间建构整体认知和综合体验。
总之,在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及创新意识,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落实教学重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