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探微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梁竞丹

贵州省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5580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意义,并详细阐述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辅助沟通系统的引入等,同时也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听障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融合

正文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在语言学习方面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和文化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特殊教育聋教育语文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特殊教育聋教育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将静态的文本动态化,为听障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程度逐步提高

目前,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开始将聋教育语文教材内容数字化,制作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等。这些数字化资源方便了特教教师的教学准备和课堂展示,也为听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1]例如,一些电子教材中配有丰富的图片、动画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具象化的直观解释更利于听障学生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

多媒体教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覆盖率逐渐增加,特教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还配备了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根据语文课文改编的动画短片等,能更好地帮助听障学生理解课文情境。

(三)存在的问题

1. 资源的针对性不足

虽然有大量的数字化资源,但专门针对听障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仍然有限,部分资源在内容难度、呈现方式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听障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特教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特教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但仍有一些特教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教学内容电子化

3. 设备维护与更新问题

多媒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而学校的技术维护人员不足或设备更新不及时,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补偿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

通过视觉信息的强化,信息技术可以将语文知识以听障学生更易接受的形式呈现。例如,利用动画展示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用字幕和图像结合的方式呈现人物对话,使听障学生能够从多方面理解语言内容,弥补他们因听力缺失而错过的信息。

(二)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视频、音频(转化为视觉信号)、游戏等。这些形式可以吸引听障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播放优美的动画视频,展现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听障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 促进知识理解

复杂的语文知识,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例如,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展示文章的结构框架,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逻辑关系。

2. 增强教学互动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更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抢答、投票等功能,增加听障学生的参与度,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特教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四)培养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听障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逐渐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2]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环节

1. 在线学习平台的利用

特教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和相关资料。例如,针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上传包含课文原文、生字词的动画讲解视频、相关背景知识的网页链接等。听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自主预习,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生字的发音(手语和口型)和含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预习作业的设计与反馈

利用在线平台设计预习作业,如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要求听障学生回答关于课文背景或生字词的问题。平台可以自动批改作业,特教教师能及时了解听障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二)课堂教学环节

1. 多媒体课件的优化使用

丰富的视觉呈现:PPT课件中融入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插入父亲蹒跚穿过铁道的动画片段,让听障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同时,利用图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用不同姿势的人物图片解释“蹒跚”这个词。

交互功能的实现利用PPT课件的交互功能,如设置超链接、动画效果的触发等。特教教师可以根据听障学生的课堂反应,点击不同的超链接展示相应的拓展内容或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例如,当听障学生对某个生字的理解有困难时,点击生字链接,弹出包含生字多种解释、例句和手语演示的页面。

2. 辅助沟通系统的应用

实时字幕与手语翻译:在课堂上使用辅助沟通系统,将特教教师的讲话实时转化为字幕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展示相应的手语动作。对于一些难以用手语准确表达的复杂词汇或句子,系统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解释。这样可以确保听障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特教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信息传递的准确性。[3]

学生反馈的收集:辅助沟通系统还可以接收听障学生的反馈,听障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文字、选择预设的手语表情等方式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方便特教教师与听障学生之间的互动。

3.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尝试

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利用 VR 技术,让听障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中的场景。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听障学生可以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感受世外桃源的美丽与宁静,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R 技术辅助教学:通过 AR 技术,可以将虚拟的语文知识元素与现实环境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用手机扫描课本上的诗句,屏幕上会出现诗句所描绘的人物、景物等虚拟形象,并且伴有相应的手语讲解,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校引入了VR/AR技术。在学习古诗词《望庐山瀑布》时,听障学生通过VR设备可以身临其境地在庐山脚下,看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AR技术则可以将诗词中的意象,香炉”“银河等虚拟物体叠加在教室的现实场景中,听障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物体的样子,同时特教教师用手语和文字讲解这些意象在诗词中的含义。

上述的教育信息技术让听障生能够跨越听力障碍,更加真实地感受语文作品中的场景和意境,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使得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表面。

(三)课后复习与拓展环节

1. 在线作业与辅导

特教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制作与课文相关的手抄报电子版(利用绘图软件)、写读后感(通过文字输入或手语视频录制)等。特教教师可以在线批改作业,并为听障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如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录制讲解视频。

2. 拓展资源的推送

根据听障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教教师推送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语文学习游戏等。例如,推送一些适合听障学生阅读的简单文言文故事,并配有动画讲解和手语翻译,拓宽听障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1. 组建专业团队

由语文教师、特殊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人员等组成团队,共同开发适合听障学生的语文教学资源。根据听障学生的年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对资源的内容难度、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2. 开展资源评价与反馈

建立资源评价机制,收集听障学生和特教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对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确保资源的有效性。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培训与进修

特殊教育学校定期组织特教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新的辅助沟通系统和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鼓励特教教师参加相关进修课程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在聋教育中的应用动态。

2. 建立教师技术支持小组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特教教师组成小组,为其他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和解决方案,促进特教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三)完善设备维护与更新机制

1. 增加技术维护人员

特殊教育学校招聘或培养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负责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教学设备能够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同时,合理安排设备采购预算,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补偿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尽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资源建设、提升特教教师能力和完善设备维护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条件,推动聋教育语文教学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将为特殊教育聋教育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赵可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12).

[2] 黄荣怀, 庄榕霞, 王运武. 教育技术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10).

[3] 魏雪峰,王济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01).

[4] 吴小慧. 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47):274-274.

[5] 袁海蓉. 信息技术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2):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