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正文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着适应时代变化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挑战。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塑造。因此,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成为当前教育实践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涵盖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接触丰富多样的文本,学生能够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书面表达上,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更加准确、流畅地传递思想和情感。
其次,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这一过程促使他们提高对复杂内容的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对不同文体和风格的阅读,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提炼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的技能,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此外,阅读的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时,学生需要进行思考、比较和分析,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讨论、观点辩论等形式,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独立见解,提升整体思维水平。
同时,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也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悟人生、理解他人,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处理人物经历和情感时,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
最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塑造,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学生的情感理解、审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得到积极提升。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创设文章情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文本情境,把学生带入到故事的发展中,让他们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不多,往往达不到让老师满意的效果。这给老师们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些难度,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把自己代入到剧情当中,通过掌握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的精神活动,来猜测作品中人物的想法变化。比如,在给学生上小学八年级上册的《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老师在考虑了“父亲”和“我”的关系后,决定自己去一趟,请同学们表演,这时,老师发现,父亲在向侍者“再三叮嘱”、“颇踌躇了一会”、“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在一系列的动作改变中,感受到了“父亲”对于“我”的深刻“内敛”的爱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的想法与感情,将自己带入到作品的内容中,这种人物情境有助于同学们对作品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
2.拓展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要让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发挥其作用,教师也要让学生在结束了对课文没有提到的情节的后续发展之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进行大胆的想象力。教材中的故事教学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要点和目的,在对剧情的发展进行的叙述中,往往有很大的空白空间,这就给了学生们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一个情境平台。通过对文章中的剧情发展进行推测,一方面能够重新审视文本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的能力。比如,当老师给学生讲八年级上册的《白杨礼赞》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发展展开有效的创造。本文通过对西北高原胡杨的描写,对胡杨的崇高情怀和崇高的敬意。不过,这篇文章并非只有一处地方,这是作者在重庆旅行时所创作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让同学们大胆想象,作家在西北高原还遇到了什么?当地人对作者的感觉如何?这位作家受过白杨树的洗礼,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就需要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虚拟情境”,它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其语言思考与阅读技能的“虚拟情境”。
3.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班级内的同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很好地理解,有的同学却很积极,因此,语文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个体优势,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以八年级下册《社戏》为例,叙述了作者儿时的回忆与怀念。但《社戏》只是一小部分,并不是全部。因此,在教学的前期,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设备,向学生展示本文本中被截取的部分,从而,文本中的很多内容情节也可以找到对应的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在学生观看完大屏幕后,教师要给予他们安静的思考时间,并将其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豆子是好的?”“戏剧也是戏剧?”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对自己的回答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对此题,一些学生认为“豆是好豆”,是因为作者算出了这一点;一些学生认为,在得到咖啡豆的过程中,作者得到了纯真的友谊。但是,在分组讨论中,交换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把以前的意见总结起来,这样就能更加深入地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然后,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习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课文,让他们明白豆子并不是真正的美味,戏剧也并非真正的好看,但相对于作者的成年生活来说,童年给作者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也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感情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觉地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4.创新和优化阅读教学评价
在构建健全的教育系统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培养过程中不能忽略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就是对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回顾,并根据这个结果,及时地捕捉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鉴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目的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评价时,必须从考试成绩的限制中解脱出来,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能力和兴趣等因素融入到一个整体的评价系统中,从而使阅读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更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这个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老师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彼此评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缺点,进而有目标地进行改进。然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有目的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这一点,老师们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激励性的阅读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最优的设计,既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又是发展其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有效手段。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其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益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知识窗(教师版),2020(2):102.
[2]薛飞.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62.
[3]赵海燕.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视与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10):5.
[4]程玉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应策略[J].学周刊,2021(26):151.
[5]陈志.有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版),2021(Z2):121.
[6]徐建权.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56):5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8]王永伦,冉浪芬.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破与立[J].语文建设,2022(23):4-8.
[9]张梦国,黄芸荣.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中),2015(12):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