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的思维路向
摘要
关键词
思政元素;思维路向
正文
引言
最近数年,中国的教育领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带来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建立先进的发展观念,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创新传统的教育方法,确保思想政治的核心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时期,积极探索并实践有效的高校课程思政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应受到高度的关注。
一、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的内涵及其价值
(一)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要素内涵
思想政治要素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高等教育课程中也包含了众多的教育资源。高校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知识体系广泛,内容覆盖面广泛。根据《纲要》中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关键任务是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着眼于强化学生的理想信仰、提升对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激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增强文化修养、确立法治与宪法意识、以及提高个人道德水平 。所有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都被视为思想政治要素,这“包括但不限于每门课程在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理念、内容、载体、功能和资源”。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程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关键性影响。首先,作为塑造学生三观的核心课程,高校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其与思政课程教学有效结合,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的教学,实现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其次,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时,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断对思政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确保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思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这些措施,高校思政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三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思政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遵循的原则导向
(一)坚持实际,因地施策
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政府、高校和教师等多方共同协作,精心推进。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将其视为一场政治运动。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无端臆想和生硬照搬,以免事与愿违,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共同探索,协作并进
专业课程的教师应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想政治教学的师资队伍应当展现其热情和创造力,积极发掘并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与此同时,针对同一学科的学生群体,不同课程的教师应增强交流与协作,慎重挑选教学实例,以避免在多个课堂上反复使用相同案例,防止引发不必要的困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且具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课思政元素挖掘的现状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践存在挑战
课程思政覆盖的课程范围广泛,内容多样,对于不同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部分是否包含思政元素,以及包含哪些元素,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在这些看似与思政教育不直接相关的课程内容中寻找思政资源,找到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并将其‘基因式’地融入教学过程”,这不仅提高了教师授课的标准和难度,也增加了备课的工作量,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师的专业培训中,缺乏对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或者缺乏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明确指导和支持。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感到迷茫和无力,进而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亟待扩充
在网络资源平台上,教师挑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往往未能全面涵盖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并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获取和整合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主要关注教材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将网络上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纳入教学,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较为单一的视角。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持保留态度,继续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这些材料往往缺乏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得教师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的深刻认识。
(三)教学手段过于常规,创新不足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中,教学手段的单一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众多教师仍旧倾向于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这种方式往往缺乏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此外,实践教学的匮乏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实地考察和参观等能够丰富学生体验的教学手段运用不足。
四、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思维路向
(一增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深化思政元素的探索
课程思政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能力和水平。首先,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教师真正理解、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通过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使教师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素养,提升对思政元素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提升教师识别、收集和处理思政元素的能力。鼓励教师关注国家政策、时事政治,深入学习"四史",提高对党史国史、党情国情的了解,培养发现和捕捉思政素材的能力,坚定人民立场,明辨是非,准确把握正能量素材。最后,要提高教师运用思政元素的能力。提升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增强解疑答惑的能力,深入讲解思政元素背后的逻辑、本质和价值,拓展教书育人的深度。
(二)利用网络资源,推动思政教育创新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师应加强自我培训和理念更新,深入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这包括参与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如何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融入传统教学中,通过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鼓励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选择和利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材,以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引擎、网络疏导、网络咨询辅导等方法,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利用各种在线平台,如教育论坛、专业网站、社交媒体等,来获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和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应结合时政热点、社会问题等,将网络教育资源中的优质思想政治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更加全面和深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需求等数据,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多样化与创新性教学策略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与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成效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极为关键。教师应探索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模拟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协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课程、虚拟现实(VR)等,为教学提供了新颖的工具和平台,使得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视频、动画、互动软件等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课堂的活跃氛围。
通过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培育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为他们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持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五、结语
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大概念去解决现实问题,让大概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抓手。
参考文献
[1] 张璇.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的思维路向[J].现代职业教育, 2021, 000(030):144-145.
[2] 张一璠.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5.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0.06.007.
[3] 李东坡."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J].高校辅导员, 202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