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琳

海原县第五中学 宁夏省中卫市 755299

摘要

在21世纪的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准,这一理念强调个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成长与社会贡献。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而深度学习即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等高级认知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本文概述深度学习含义,并提出以下教学策略:以旧识引新知,贯通知识联系;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重点;依托自主练习,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深度学习

正文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迎来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新时代。《课程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初中数学教育明确了前进方向,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切实贯彻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通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创造力等高级认知技能,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并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

 

一、深度学习含义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超越传统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着重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深度学习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更需发展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以全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具体到初中数学领域,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深入探究数学概念、原理与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其独立思考与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一)以旧识引新知,贯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孔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味着新知识是老知识的扩展,而老知识则是新知识的根基。在深度学习领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适时、适度地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有更深入、更透彻、更细致的理解。如果学生离开了原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那么学习就只是肤浅的了解,而非真正的知识,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以旧引新”,将新旧知识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进步[2]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外角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回忆起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随后,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这一知识迁移到多边形上,提出疑问:“如果我们将一个多边形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利用量角器测量不同多边形的外角,并计算其总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无论多边形的边数如何变化,其外角和始终为360°,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课堂教学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书本知识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发展,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进行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还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强调“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的作用。教师既要具备“以学生为本”的自觉,又要具备“适时干预”的智慧,针对重点和疑点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首先进行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实际操作,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折纸过程和计算结果,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方法的异同点,以及哪种方法更为简便和准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为什么这样折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如果发现学生在折纸过程中没有将分数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或者在进行计算时出现了错误,教师可以及时指出这些问题,并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或解题思路,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原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依托自主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实践出真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实践,在大量的自主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能积累丰富、科学、有效、合理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经验,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学习[3]。与前面提到的课堂活动有所不同,课堂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拓展与运用相关知识,而自主练习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自主练习任务:首先,学生需准备四根长度分别为2cm3cm5cm6cm的小棒。随后,从中任选三根,尝试通过首尾相接的方式组成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详细记录每次尝试的结果,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通过一系列自主操作与反思,学生们得以发现一个至关重要的几何规律:当选取的三根小棒中,任意两根较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将无法组成一个三角形,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三角形的一个基本性质——在任意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必然大于第三边,而且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该性质的理解,不仅锤炼了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为其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与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要求与挑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等方面展开,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指导,共同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静琴.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 2024(16).

[2] 鲁东朋.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3.

[3] 陈伟涛.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5):86-88.

 

作者简介:李琳 1992.5.19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 汉族 本科 一级教师 海原县第五中学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