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部分教学理念、模式已过时,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数学课堂效果。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未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既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难以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阻碍其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下降。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模式,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转型升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活动,以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不足,难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未营造有趣、轻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教师未引入“以生为本”理念,没有创新分层教学模式,忽视班级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降低数学教学有效性。第二,教师未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只创建了数学问题情境,缺少小组合作、故事情境等,难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降低数学教学水平[1]。第三,教师未引入丰富的生活化知识,部分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没有借助生活元素生动诠释数学问题,既降低学生实践能力,又影响到其抽象思维的形成。第四,教师未创新游戏化教学模式,没有正确看待趣味游戏活动,降低数学课堂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发展。
(二)未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未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引入先进技术手段,降低数学教学效率,影响数学知识动态化呈现,阻碍数学课堂转型升级。首先,学校未重视信息化建设,缺少充足的资金投入,难以完善校内数字化基础设施,无法为数学教学奠定基础。其次,部分数学知识点较为抽象,比如立体几何,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教师未使用flash画图工具,没有实现知识点的立体化呈现,降低学生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其形象思维。然后,教师未借助互联网平台,难以掌握初中生学习偏好,没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阻碍数学课堂高效发展。最后,教师未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使得学生难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三)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影响到后续教学优化,不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其一,教师未创新教学评价指标,仅考察学生测试成绩,忽视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核心素养等指标,降低评价结果全面性。其二,教师未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传统书面作业考核下,学生作业负担加大,影响到学生学习热情,也阻碍“双减”政策落实,缺少实践型作业布置,不利于强化学生实践水平。其三,教师未拓宽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教师评价下,缺少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难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性,无法精准获取学生学习需求,降低数学教学针对性及有效性[2]。其四,在数学教学活动后,教师未及时统计学生反馈,没有结合学生建议,合理调整教学方案,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水平,创建有趣、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勾股定理”知识点时,教师应引入丰富的生活元素,比如建筑物墙角、金字塔底部边长与斜边关系等,鼓励学生深入分析与思考,尝试推导这些边长之间的关系,对勾股定理形成基本印象。教师应创新小组合作法,学生应通过不同方法,来验证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实验活动,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设计数学趣味游戏,开展“勾股拼图”小游戏,制作一系列带有数字的卡片,让学生选取三个数字构成勾股数,直角三角形数量最多的获胜,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够从勾股定理中倒推出数学结论,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教师应当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借助各类先进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立体化、动态化呈现抽象知识,便于学生高效学习,还有利于促进数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例如,在“轴对称”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入flash画图工具,通过旋转、移动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轴对称图形,了解多个轴对称图形的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应引入先进的VR技术,创建轴对称图形场景,让学生自行绘制复杂的轴对称图形,以此培养学生抽象、形象思维,加强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应通过互联网平台,调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添数学课堂趣味性[3]。此外,教师还应整理海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养成高效的终身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指标及方式,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强化数学教学质量。一是完善教学评价指标,除了基本的数学测试成绩,教师还应增加多元化指标,包括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空间想象力等,从多个维度评估学生学习水平,强化评价结果全面性。二是转变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应创新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学生应用能力,便于教学精准评价,以此来降低学生作业负担。三是增加教学评价主体,教师应进行小组互评、家长评价,获取其他主体的评价结果,由此保障教学评价客观性。四是获取学生课后评级,在数学教学活动后,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建议,基于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未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降低授课质量及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提出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从教学模式、技术、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培养学生逻辑、抽象、形象、创新、逆向思维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4,17(11):30-32.
[2]陈亦怡.浅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23,(46):95-98.
[3]李随巧.进阶思维能力培养指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4):107-109.
作者简介:张琳琳 1974.7.11 女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 汉 本科 中小学二级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伊洛教育集团颜真卿中学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