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建和

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 邮编:362000

摘要

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将历史、哲学和艺术等学科融入文言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感知,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用

正文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枯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跨学科学习方法引入文言文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将历史背景、哲学思想和艺术作品等多方面内容与文言文结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并在跨学科的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这一教学策略不仅符合现代教育对素质培养的要求,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的古奥和内容的深邃,往往使现代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跨学科学习可以丰富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使之更加多样化和生动。许多文言文作品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文风貌,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之后,能够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历史学的视角,学生还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认知[1]。此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此外,跨学科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跨学科的互动中,主动探索和发现。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跨学科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现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历史背景,增强理解深度

文言文作品往往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风貌和文化氛围。将历史背景引入文言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作者意图,以及思想内涵,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认同感。《过秦论》是一篇评价秦始皇及其政权的经典文言文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包括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焚书坑儒等重大事件。通过讲解这些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贾谊在《过秦论》中对秦朝盛衰的分析和批判。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地图展示秦朝的疆域扩张和统一过程,讲解秦始皇的功过,并组织学生讨论秦朝的功绩与过失。学生在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后,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贾谊对秦朝速亡原因的论述,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本的表层意思,还能通过历史背景的补充,更全面地领会贾谊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文言文知识,还增长了历史见识,培养了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二)融入哲学思想,深化文本解析

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理念。利用哲学思想展开文言文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伦理道德素养和思辨能力。比如,在学习《论语》这课的时候,孔子的思想智慧需要学生加以研究。为此,教师可以将儒家哲学思想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主张。例如,可以重点讲解“仁”这一核心概念,结合具体章节如“樊迟问仁”,探讨孔子关于“仁”的具体内涵和实践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孔子的言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并结合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理解《论语》中的哲学思想,还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和反思,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和人文精神。通过融入哲学思想,深化了文言文的文本解析,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获得提升,还在思想层面得到启发和引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结合艺术表现,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抒情等,都是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讲解艺术学科知识,指导文言文教学,可以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本感知能力。通过结合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加深对文言文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共鸣,提升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学习中,《离骚》是重点文言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抒情性。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离骚》的诗意画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离骚》改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离骚》情景剧的排练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屈原的情感世界。在这样的艺术体验中,学生不仅能理解《离骚》的文本内容,还能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种结合艺术表现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言文的教学手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多感官的体验中,深刻领会作品的情感和艺术价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地理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文言文作品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这些描述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地理学科的知识,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将地理知识融入文言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跨学科的互动中,形成更全面的认知体系,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名作,描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介绍兰亭所在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境。比方说,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兰亭及其周边的地图和照片,介绍兰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风光,然后讲解《兰亭集序》中对兰亭景色的描写,如“修竹茂林,青山绿水”等。通过这样的地理背景介绍,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兰亭的美景和雅集的氛围,理解王羲之在这种环境下的情感流露。实践中,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3]

结语:

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多重价值。通过结合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融入哲学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伦理道德素养和思辨能力;结合艺术表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则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这样多维度的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文言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航. 跨学科学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语文,2024(18):16-18.

[2] 张羽佳. 基于跨学科视角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J]. 生活教育,2023(12):60-62.

[3] 楼胡飞. 跨学科视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 问答与导学,2023(28):38-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