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历程与经验
摘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历程;经验
正文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SJB0190);金陵科技学院2021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金陵科技学院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究校级课题(JIT-DXXXJY-202109)。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21)06-0000-00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这些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推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回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程,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伟大历程
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一个政党的发展不仅依靠经济、军事的强大,还要靠意识形态领域的防范和建设。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经历了探索和确立、巩固和调整、改革发展以及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程。
(一)1921-1949:探索和确立阶段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1924年到1927年间,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开始在知识分子、工人中间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在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顺应群众呼声,组建联合政府,反对内战,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
(二)1949-1978:巩固调整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社会发展新篇章。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围绕“阶级斗争”。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美苏争霸”,两极对峙,对中国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国内形势严峻,残留势力企图瓦解新生政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如何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化为人人民的信仰,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争夺话语主导地位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1978-2012:改革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意识形态的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实现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成功的进行了“拨乱反正”。[2]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把握大局,研判国内外形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国情结合起来,解决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创新,不仅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题,更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这正是马克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品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继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问题。”[2]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根据当时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新举措。“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提出,意味着意识形态建设进入科学发展时期,同时更加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内容。
(四)2012-2021:新时代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正式走向强化阶段,意识形态工作也走向新时代。对于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重要论断,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用“极端”一词突出了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也由此可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论述了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他强调,我们 “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4]再次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理论创新,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不仅发展丰富话语内容,更创新话语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思想,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经据典,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问题,讲述中国故事。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宝贵经验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回顾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历程,探寻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绝对领导权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之所以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变成如今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新时代,新媒体领域已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领域,因此,加强对宣传、新闻媒体领域的掌控,加强党对新闻舆论领域的绝对领导,掌控舆论导向,才能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图谋,消除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域危机。
(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马克思主义就是能说服人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中赢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种意识形态,如果它与人民群众利益相悖,势必会被淘汰在在历史的长河中。列宁曾提出,革命要取得成功,关键的部分是社会大众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而且必须是群众自发的,而不是“强制灌输”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想群众所想,急人民所需,站在人民的立场,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凝聚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所在,它尊重人民的利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软实力”,除了争夺话语权,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群众,发挥民众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斗争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四)始终坚持吸收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始终继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注重创新话语形式。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而意识形态隶属于文化范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提供丰富资源。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孔孟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等,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等,这些优秀的文化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流传至今,一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源泉。
(五)始终坚持科学的民主灌输方式方法
万事离不开方法,意识形态也有它发展的历史规律。毛泽东认为,意识形态灌输方法问题至关重要,如果采取错误的灌输方法,就会违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规律。要想让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不能让人民群众被动的接受,而是要采取民主的宣传方式,科学的灌输方式,从而达到启发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一个大前提是群众自觉认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中,向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坚持用理论学习宣讲、榜样示范宣传等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启发。毛泽东同志曾总结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6]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其传播速度、感染力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的,但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发动并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赢得了各行各业的支持,来自各个省市的医疗队,主动书写“请战书,”涌现出一批“90”后英雄事迹,终于打赢了疫情防控攻坚战,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反观西方资本主义,疫情防控涣散,还恶意攻击中国制度,试图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通过这场疫情防控站的对比,不难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如跳梁小丑一般,企图遏制中国发展,但是中国却用实力,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制度的优势。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未来展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崛起,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不满中国的壮大,自知从军事、经济上难以和中国相抗衡,便试图从意识形态领域侵蚀中国大众的思想,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达到影响我国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我国当前已进入新时代,正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国际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看到中国正在强大,自感地位受到威胁,故开始加强意识形态渗透,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历史虚无主义”等,目的就是抹黑中国共产党,对个别问题扩大化,进行“颜色革命”,企图进行“和平演变”。国内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媒体下多元化文化思想不断冲击国人的价值观,本土的与外来的,传统的与创新的等等,尤其是对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冲击,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进行学理性梳理很有必要,对于新时期巩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很有意义。新时期,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
(一)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曾在2013年全国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上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7]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情、国情、世情制定了许多政策,随着时代发展,理论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但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始终不忘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党的主张就是人民的心声,意识形态工作贯彻党的宗旨和主张,关心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新时期,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仅顺应时代而为,更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党要把控意识形态领导权。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第三,以人民为主体,打造共同思想基础和话语体系。
(二)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继承与创新性相统一
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抛弃前人的思想,也并没有全盘吸收前人的思想,还是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根据时代发展、人民需要创新理论思想。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早一批知识分子在探索中国道路的时候,就是从寻找适合中国道路的思想、主义开始的,他们在各种主义思辨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并选择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科学的部分,并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样,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因素,实现话语体系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新时代,必然要讲新话,突出中国话语的力量。
(三)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宣传与舆论性相统一
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更加不能放松警惕,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舆论思想的正面引导功能,从而凝聚人心,攻坚克难。习近平在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8]后来他又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必须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为根本遵循。首先,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宣传党的理论、思想、政策,宣传榜样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其次,占据舆论制高地。当前,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自媒体的到来加剧了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更加要占领好主阵地、主渠道,把握好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向,控制好舆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2]李竹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33-35.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5.
[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16.
[7]南振声.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N].解放军报,2013-10-09.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