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
摘要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所谓的“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指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行为以及课后的学习成果,其三者要保持一致,这种一致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课后单元作业的设计上。但传统的作业设计很明显并不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就要对作业设计与评价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单元为目标进行作业设计,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在安排作业时要讲究合理性和科学性、全面性与整体性,以希望通过作业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目前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自教学评一体化提出以来,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可,他们对原有的作业设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并将其应用在之后的课后作业布置中,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整体单元作业设计虽然更为高效,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完全掌握其技巧,没有摸清其内在含义,单元作业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作业构成考虑太片面,过度依赖教学辅导资料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是制定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以及课后作业布置往往需要借助教辅资料,特别是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很多老师将其作为唯一的工具,毋庸置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但教辅材料与单元作业教学和作业设计并不具有完全适配性,老师并没有从整体去思考作业的设计与制定是否合理,教学重点没有明显突出,而且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二)作业设计形式太过单一化,难以展现出单元作业的育人意义
我国是一个应试教育国家,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应对考试作为首要目标,因此考试题型和内容便成为老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参考的重要资料,长期以来,课后作业的模式和内容便陷入一个固定的框架,如此即便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没有真正展现出教育的意义。
(三)整体规划不足,不明确单元作业设计方向及目标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背诵和抄写基本占据了作业设计的绝大部分,老师的作业设计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的层面,未能对作业设计进行全面整体规划,这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种过度强调数量的作业设计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保证,容易造成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
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作业应当具备的特征
要想开展好教学评一体化,首先老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当前学生应当学会哪些知识、可以学习什么知识,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去制定教学方式、设计课后作业,从而确保单元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提升作业质量。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全面充分的考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作业的科学合理性,设计出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作业。
(一)全面综合性
从本质上来讲,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就是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二次整合,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去掌握单元知识点,并利用课后作业对上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实践和巩固。语文是最基础,也是囊括范围最广的一门学科,其本身就具有特殊性与综合性,因此语文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多关注单元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理解能力,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平台,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扩散思维、打开眼界,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性
双减政策提出以来,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实际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避免大量的机械背诵和练习,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根本目标。
(三)系统条理性
不难从语文教材中看出,其编排本身就是按照单元形式进行的,相同的文章类型通常被放在一个单元,这样我们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更加系统和深刻。因此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单元内容、单元主题有条理地进行构建,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作业过程中对单元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完整认知,这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主体自主性
新课标提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师的教学质量,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将会对他们终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当前需求有针对性地设定作业,让同学从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业本身的挑战性。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单元教学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单元教学不仅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同时也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这与双减政策要求调整教学方式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语文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分析和整合教材,还有在实际作业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保持教学评的一体性,以单元为单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情境教学,由“教”到“学”
我们这里以七年级学生为例,初中学生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多年的生活经验中已经积累了浓浓的爱国情怀。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关于爱国情怀的课文,包含《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黄河颂》等,这个年代的学生可能对此类文章有一定的疏离感,他们可能无法深切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因此老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切入。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以同学所熟知的电影《满江红》的片段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给他们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为了喜迎国庆,学校要组织一个“泱泱中华,吾之所爱”的朗诵比赛,请同学们结合第二单元的内容,自主创作朗诵内容,展示创作内容。该单元的教学整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小组内讨论,构思朗诵内容;第二,对诗篇内容进行整合和完善;第三,对诗歌朗诵进行设计。此次教学可以分三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书中让自己印象最深或最为震撼的事件,然后将第二单元的文章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划分,比如《土地的誓言》和《黄河颂》均为豪迈抒情类,而《谁是最可爱的人》则可以被划分为叙事类,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先确定诗歌的基调和性质。在第二课时,可以从音律、连贯性等方面对之前所选取的事件进行二次创作,其创作一定要兼顾情感表达和审美方面的需求。第三课时则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诗歌的配乐、连贯以及停顿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在班级内展示,进行小组评优。
(二)设置支架,由“学”到“评”
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更浅显易懂的情境:清明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烈士事迹,感受家国情怀,学校将组织学生制作“红色经典—缅怀先烈”的练习册。在制作练习册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的红色事迹,去过的哪些红色根据地进行交流,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参加到作业设计中,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笔者将本次的单元作业设计分为四个环节:第一,我为红色经典提序,让同学模仿课本上的前言部分,给本次练习册作序;第二,我为红色经典人物作画,七年级下册中有很多爱国人物,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为他们作画,比如闻一多老先生;第三,我为红色经典内容作批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很多文章都有批注格式,比如《骆驼祥子》和《黄河颂》,可以让同学们根据此对《土地的誓言》进行批注;第四,红色经典人物我来访,可以根据语文课本上采访部分设计采访稿,对周边的红色纪念馆工作人员、老红军等进行采访,并拍摄采访视频。本次活动的核心主要是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其中,感受作业背后的意义。
学生们根据老师制定的教学框架完成该本练习册,后由老师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绝不能是临场发挥或随意设定的,而是要提前设置好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本次活动总包括四个环节,每个环节30-40分,每个环节又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比如:是否紧扣主题、语言表达、绘画技巧、提问得体等,每个小点满分为10分。
本次作业我们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设定评价质量表,从活动参与度等维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积极完成任务程度、积极参与活动进行评价,从而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锻炼,同时这也是老师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互评,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团队凝聚力,也能够让不同小组互相取长补短。最后笔者会引导学生思考本次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下次该如何改进,从而让他们在一次次的作业中有所成长,他们之后的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三)知行合一,确保教学评一体化
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水平不一。因此我们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难度的活动,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作业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方式,如果老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会使得部分学生觉得作业内容太过简单,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内容太具有挑战性难以完成。这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笔者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往往会注重层次性,从而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不同层次作业之间的关联性。我们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例,第一层我们可以设置为“收集并积累新闻素材”,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素材,并对其分类;第二层可以设置为让学生根据例文去了解笔者所表达的意思,学习写作手法,锻炼他们提取重点的能力;第三层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作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构思、去写作,这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业分层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俨然已经成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一种必要教学手段,而作业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单元作业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支撑下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其条理性、科学性、系统性,合理地安排单元作业,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延伸,使其与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就实际而言,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扩散他们的思维能力。此外,我们语文老师在之后单元作业设计中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定期对单元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整,将教学评一体化的作用在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丽琴.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J].求知导刊,2023,(23):59-61.
[2] 曾倩玉.“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4,(19):46-48.
[3] 李华英.“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实践探索——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4,(04):1-5.
[4] 张红.抓问题关键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基于区域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关键问题研究案例[J].现代教学,2024,(19):6-7.
[5] 王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探究——以《老王》为例[J].语文世界,2024,(29):12-13.
[6] 马晓梅.“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4,(18):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