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实践路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晓琴 常艳敏

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小学735100

摘要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将其嵌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这一举措具有深远且不可替代的意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能够为他们绘制一幅宏大而充满凝聚力的蓝图。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的课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实践路径

正文


前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探索和完善,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小学阶段是塑造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关键时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综合实践课,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我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交融。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在中小学时期未能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容易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迷失方向,进而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各民族共同的梦想。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部分民族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综合实践课为各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传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1]。在课程中,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技艺、语言文字等文化元素,这有助于激发各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对于中小学生自身的成长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综合实践课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培养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当他们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后,能够更好地克服偏见和歧视,学会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谐相处。这种跨文化的交往能力和包容心态,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此外,在参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民族的视角,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的宏观视野去看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宏观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立足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实践路径

(一)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小学教育的宏大版图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综合实践课是一项意义深远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一举措不仅关乎学生对自身民族身份的深刻认知,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年轻一代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角度来看,教师应当精心构建富有内涵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像春节,这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春节习俗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去调查自己家庭以及周围邻居在春节期间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补充一些鲜为人知的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像春联的对仗形式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对称美和语言艺术的追求;年夜饭的团圆饭形式则象征着家庭和睦、家族团结,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伦理关系的体现。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春节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即家庭是民族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团结和谐是民族凝聚力的微观体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师生互动并激发学生的意识[2]。比如,在研究某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究,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那达慕大会所蕴含的团结、竞争、欢乐等元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例如,那达慕大会中的赛马、摔跤等竞技项目,不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力量,更体现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共同品质。当小组展示成果时,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同时补充更多关于蒙古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如元朝时期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融合。

(二)融入故事资源,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涵盖了对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认知与情感连接。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综合实践课这一载体来培育这种意识,就如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3]

当我们聚焦于故事资源时,会发现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教育价值。例如,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故事。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纽带。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不同民族的商人们带着各自的特产和文化,穿梭于大漠与绿洲之间。汉族的丝绸、瓷器运往西域,而西域的香料、珠宝等也传入中原。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丝绸之路文化。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丝绸之路的贸易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民族的商人,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比如,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典籍等。她的入藏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谊与交流[4]

(三)依托合作学习,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深厚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集合体。它体现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责任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综合实践课来铸牢这一意识,是从根基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依托合作学习来达成这一目标呢?

其一,项目式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开展了以“探寻家乡的民族文化瑰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可能由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他们共同深入到家乡的各个角落,去挖掘那些蕴含着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如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或者富有民族风情的民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汉族学生可能会对少数民族的精美刺绣工艺惊叹不已,少数民族学生也会对汉族的传统榫卯建筑结构感到钦佩。

其二,角色扮演合作学习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历史题材的综合实践课中,学生们可以模拟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有的学生扮演唐朝时期的汉族商人,与扮演少数民族使者的同学进行贸易往来的模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是如此频繁且互利共赢。汉族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运往边疆地区,而少数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特产也进入中原。这种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反映出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早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5]

(四)融合校外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盖了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情感等多方面的认同与凝聚。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它不应仅仅是一个理论性的概念,而应该成为贯穿整个教学实践的灵魂[6]

例如,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像春节,这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等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然后,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中去,与社区居民一起写春联、送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春节文化的魅力,还能感受到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庆祝春节时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与团结。再比如,以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依托。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某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这些手工艺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结语:

综上所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综合实践课教学融合,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书写新时代的美好篇章。

参考文献

[1] 李郡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以大理州漾濞县平坡镇为例[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 29(1):5.

[2] 高国富, 张舒满, 潘忠宇.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契合,互嵌与走向——基于宁夏吴忠市XX乡的经验研究[J]. 民族论坛, 2021(4):11.

[3] 崔红伟. 新时代中小学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优化策略[J]. 中国民族博览, 2021(23):3.

[4] 欧丹.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强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4):1.

[5] 刘本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分析与培育路径的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0(3):4.

[6] 吴庆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嵌入逻辑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 2023, 39(S01):63-68.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嘉峪关市实验小学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