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物流电商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古全美 李羿燊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青岛266420)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城乡物流运作模式注重物流体系中要素体系的构建,并与交易体系、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共同形成高效完备的一体化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兴农、富农、助农的长期目标。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是当今我国农村生态物流的主流。文章以农产品及物流电商的发展为切入点,就物流城乡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目的在于探究其发展道路,为城乡物流一体化找到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城乡物流,电商一体化

正文


1 前言

在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就成了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尽管中国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加重了我国物流行业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的二元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不利于我国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构建。协调和完善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城市与农村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实现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创新对于进一步开发农村物流市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2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2.1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我国正建设以提升县乡两级物流仓储与物流处理能力为目标的县乡两级现代物流体系,努力开启农村消费升级与农产品向上末梢循环。村中,对原邮站,三农服务站和农村小商店进行资源整合,新建42万个农村物流服务站点,扶持农村物流的发展。实现了村村通,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亦正全面加快,100个蔬菜水果生产重点县都在进行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农村冷库建设年均增长40%以上,农村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长35%以上,果蔬冷链流通率显着提高。

2.2 城乡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

农产品通过物流运输销往全国各地,消费品也通过物流进入农村,网上“在全国范围内购买,销售”成为主要趋势。但是现有的农产品销售仍然是线上线下分散交易;市场信息与物流信息是相互隔离的;物流信息和市场信息之间不能有效的对接;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由市场隔断。尽管近年来相关单位一直推动物流信息化现代化的推广,但除个别大型的综合性物流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外,农村大部分的物流个体户均没有建立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管理手段进一步发展造成困难,这样的问题的不利影响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以及后期的信息统计。

2.3 城乡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的热潮。截止2021年我国已建成农村快递服务站点26万家,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90%。也有一些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产业服务体系较好且完善的乡镇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设综合服务性质的物流园区,开展“产品生产、包装、输送、存储、派送、查询”等“一条龙”服务,从而逐步构建起了较为成熟且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并基本实现了与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对接,城乡一体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已具雏形,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的重要力量。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差,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2]

3 “互联网+”环境下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问题

3.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缺乏协调,设施的互补性、配套性与兼容性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分散不集中,造成物流运作的成本相对居高。农村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物流信息统一服务平台,物流资源很难实现共享。另外,农产品尤其是果蔬类产品不易储存,不论是运输阶段还是存储环节都对相关的场地、设备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显然,当前的农村地区是缺少与生鲜物流相匹配的仓储设施设备、冷链运输的设备与服务的,现有的各项物流运输条件极大程度上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不利于城乡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建立和农产品的广泛流通。

3.2 一体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农村居民、物流企业、广大消费者为主体的市场各主体间利益分离且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形成一个整体,导致各项资源得不到有效且充分的利用,进而妨碍了城乡物流电商联合机制的构建和体系的建立。我国乡村物流的发展面临着生鲜产品运输成本高昂、客户分散、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城乡物流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从而降低了物流产业组织的协同性和一体化程度。

3.3 农村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

这一问题是当前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农村青年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取得更高的收入或者为了满足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大量进入城市的生活而并非留在农村,进入城市打工或者上学的人又大多选择留在城市,从而造成了农村地区人才“出大于进”的局面。二是农村综合性人才较少, 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部分配送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使得农户难以在农产品的物流运作方面获得优良的服务。三是农村人员对物流信息水平认识较差,到2021年末,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7.6%,也就是说超过40%的农村地区还未普及互联网,况且多数农民不精通互联网的使用,不利于农村人员了解新知识和物流人才的培养,

3.4 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效率偏低

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不足,配送方式单一等是引发农村现代化物流发展及配送效率过低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这样的设施及方式还会增加物流企业的生产成本,对该类型企业的发展及地区物流服务的发展都极为不利,甚至有些物流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力度不足而被市场所淘汰。除此之外,农产品物流运行主体组织化水平低、规模小、小规模商贸流通业不能形成企业品牌优势、产品竞争力不强、以及农产品物流整合优化效果差等问题,物流企业若只靠自身力量难以成长壮大。

4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PEST分析

4.1 政治环境

自中共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扶持农村发展政策文件,并明确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方针。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后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农村从全面脱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强起来的富起来的决胜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抓手。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城乡物流电商一体化的发展是符合我国当前的战略部署的,是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不论是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还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总体而言是有益的。

4.2 经济环境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通过电商产业带动农村产业链发展效果显著,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为首的有力支撑,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2385元,比上年增长1.8%,减去价格因素后实际减少0.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896元,比上年增长6.4%,减去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3%[3]。由该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消费支出在不断增加,农民在陆续加入电商消费的浪潮当中,那么就可以基于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下,来推进农村物流的发展,从而达到城乡物流的一体化发展。

4.3 社会环境

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较为发达的物流产业,促使许多农村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开始更多地选择网上购物。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迈进,致使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网上购物这种新兴事物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社会环境的分析可以折射出推进城乡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让农民从电商产业的消费者向生产者和卖家转变。

4.4 技术环境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截至到2021年底,我国5G基站累计建成142.5万个,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5G网,5G基站的总数量占全球的比重高达60%以上,5G终端连接数超过80%。如今,5G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络技术更快更稳,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并为其迎来了全新的局面。

5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措施

5.1 加强农村地区复合型物流人员的培养

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加强对专业“物流人”的建设与储备。这一个过程中就需要农村相关行政部门及其它服务部门联合起来,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开展物流管理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专项培训活动,为现有的基层物流人员,农户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性培训;推动物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尤其要依托高校与当地经济组织机构的联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活动和企业实践活动为平台,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才 [4]。加强城市物流公司农村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总结实用的先进的经验,抛开行业竞争的狭隘,立足乡村振兴视角,让农村人才学习先进榜样,弥补农村物流专业人才自身的短板

5.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物流在仓储,保鲜技术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运用物联网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产品运输的全方面监控与管理,并采取分级保鲜策略。搭建物流服务平台, 实现城乡物流资源实时共享。实现县域农村物流的整合,在运输、调度和仓储实现统一管理。建设城乡物流中转站,强化关键地区的物流交通通道建设, 逐步改善乡村的物流,在城乡开辟快速物流通道, 并在城乡链接位置设立功能和服务齐全的仓储站点, 减弱乡村的物流发展压力, 由同一站点同一平台提供集约化的物流服务并向周围辐射[5]

5.3 加强一体化程度

通过政策引导与完善农村物流设施,把城市物流推引至农村,推动城乡物流科学分工与资源互补,实现城乡物流和谐统一[6]。建设城乡一体物流双向流通不断提升与拓展物流资源,开展合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有机的利益共同体。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提高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注重维护农村物流企业权益,促进城乡物流科学分工和资源互补,使城乡物流和谐统一[6]

5.4 建设现代化运输体系

不断加强对农村物流组织的拓展,使传统物流组织的改革稳中求进;持续加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物流方面的能力建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健全与完善物流组织的功能指标[7]。要重点发展地区特有农业产品及其附属品的物流服务业务,把用于发展第三产业以及促进农产品交易流通的、以农民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对象,在专项资金上予以扶持和支持,逐步推动农业生产从离散型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有利贡献。

结语

城乡物流一体化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乡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它的有效建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的重要力量,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对此,相关部门要从“城乡电商物流一体化”建设的各项主客观条件出发,遵循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实施各项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涛.乡村振兴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J].当代县域经济,2022(09): 60-63.

[2]赵兴军,娄峰.城乡流通一体化与居民消费的耦合协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2(09):46-50.

[3]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J].家用电器,2022(12):34-51.

[4]姜盼,闫秀霞,姜浩.城乡一体化生态物流网络构建与测度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10):51-61.

[5]薛薇.“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生态物流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8(11):36-37.

[6]赵栋强.互联网背景下城乡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0(09):93-96.

[7]王林林.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J].山西农经,2022(04):153-155.

作者简介:古全美(1981—),女,山东临沂人,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李羿燊(2002—),男,山东潍坊人,青岛黄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青岛黄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惠民圈——农村电商增收平台》(项目编号:202213320221)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