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邱萍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随后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利用生活情境映射现实,结合虚拟场景拓展学生想象;通过情感体验触动学生心灵,结合理性分析明辨事理;融合文化情境丰富学生底蕴,鼓励学生创意表达彰显个性;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学生交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利用反馈情境促进学生反思。这些策略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正文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增强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单向知识传输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度理解。而情境教学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文字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深度理解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通过表演活动或展示活动,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促进思维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

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同样具有显著优势。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此外,情境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的相互依赖性和合作性。在与同伴交流、协作、互助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具有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通过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增进学生与学科、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系。在情境中,学生往往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同时,情境教学还注重价值观的引导,通过情境中的故事、事例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价值观的渗透,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生活情境映现实,虚拟场景拓想象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土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的现实感知和想象力。通过生活情境与虚拟场景的有机结合,我们旨在构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感受语文的魅力[1]。在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这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找到与学生日常经验的契合点。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勇敢表现,或者分享身边的小英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虚拟场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或虚拟现实技术,再现课文中的关键场景,如雨来在芦苇丛中躲避敌人的追捕,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这种生活情境与虚拟场景的交替呈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以《四季之美》为例,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四季变化,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的丰收喜悦和冬天的宁静祥和。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如春天的花海、夏天的海滩、秋天的枫叶和冬天的雪景,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进一步的冲击。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些美丽的场景中,用心灵去感受四季之美。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四季之美的独特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语文的影子,还能在虚拟场景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二)情感体验触心灵,理性分析明事理

情感,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然而,情感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感受情感的同时,明辨是非、理解事理[2]。在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要注重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孤独与无助,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小女孩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以及社会制度对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如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社会环境对她的影响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等。这种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的交替进行,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本的内涵,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
    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感受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智谋较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借到箭,以及他的智谋体现在哪些方面。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周瑜为什么会对诸葛亮产生嫉妒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还能在理性分析中明辨是非、理解事理,实现情感与理智的和谐发展。

(三)文化情境融底蕴,创意表达显个性

文化,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化情境的融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而创意表达,则是学生展现个性、发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要注重文化情境与创意表达的有机结合[3]。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通过讲解、展示、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授《端午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粽子、赛龙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用文字、图画、音乐等形式,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文化情境与创意表达的交替进行,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个性表达。
    以《古诗两首》为例,教师在教授这两首古诗时,可以先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文化底蕴。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用现代语言改写古诗、用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用音乐表达古诗的情感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文化情境中感受古诗的魅力,还能在创意表达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互动情境促交流,自主学习强能力

互动,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互动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技能。在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要注重互动情境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4]。首先,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互动情境,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五壮士的英勇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资料、撰写心得、制作PPT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这种互动情境与自主学习的交替进行,不仅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长城》为例,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长城的建设过程和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资料了解长城的更多信息、撰写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制作PPT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色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互动情境中感受长城的雄伟与壮丽,还能在自主学习中深化对长城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五)问题情境激思考,反馈情境促反思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反馈情境,则是学生反思学习、调整策略的重要途径。在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要注重问题情境与反馈情境的有机结合[5]。首先,教师要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引发争议等,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例如,在教授《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田忌为什么能够战胜齐威王。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田忌赛马的策略和齐威王的失误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反馈情境,如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这种问题情境与反馈情境的交替进行,不仅让学生在问题中激发了思考的热情和动力,还让他们在反馈中取得了成长和进步。
    以《颐和园》为例,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园林艺术。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和历史文化价值。接着,教师可以创设反馈情境,如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如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及如何调整学习策略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思考的热情和动力,还能在反馈情境中取得成长和进步,实现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可小觑。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生活情境、情感体验、文化情境、互动情境以及问题情境等多种策略的优化运用,我们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且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情感的共鸣、文化的熏陶、思维的碰撞以及问题的探索中不断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情境教学的更多可能性,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拜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16): 84-86.

[2]李莎.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 2024, (09): 56-58.

[3]李念庆.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究[J]. 教师, 2024, (08): 12-14.

[4]房新宇.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 高考, 2024, (08): 22-24.

[5]梁东妮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A] 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十)[C]. 广东教育学会, 广东教育学会 2023: 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