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过程中的数据污染研究及其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大数据;精准营销;数据污染;应对措施
正文
1 引言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帮助企业更为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与营销效果[1-3];另一方面,精准营销也面临着数据污染这一严峻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企业在精准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存储、处理并分析大量的数据。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数据污染问题愈发凸显。诸如错误数据、虚假数据、过时数据以及有害信息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污染,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更是对精准营销的策略制定与实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数据污染极有可能引发决策失误以及资源浪费。它使得企业难以准确识别目标市场与消费者需求,对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虽然增加了营销成本,却无法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数据污染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可能致使不良消费体验以及误导消费决策,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层面,数据污染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降低了行业信任度,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对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过程中的数据污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涵盖数据污染的内涵、发展历程、类型以及危害等方面,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举措。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和危害,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精准营销策略提供指导,同时也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2 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数据污染综述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李欣(1999)的研究就已经指出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的严重性[4]。这一时期,信息污染主要指的是网络上存在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随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污染的概念逐渐形成并被广泛讨论。
Ben-Shahar和Omri(2019)在文章《Data Pollution》首次提出了数据污染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数字信息在新经济中的负面效应,类似于工业革命时期碳燃料的污染[5]。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数据的使用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而不仅仅是关注数据隐私保护。
随后,数据污染的研究逐渐深入,涵盖了数据污染的特征、影响以及治理策略等多个方面。Schwarzschild(2020)的研究探讨了数据投毒和后门攻击对模型性能的影响[6],而龚谨(2023)的研究则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大型语言模型中的数据污染问题[7]。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数据污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推动了数据污染治理方法的发展。
此外,数据污染的研究还涉及到数据治理、环境保护法等领域的交叉融合。Ben-Shahar和Omri(2019)的文章提出了将环境法的原则应用于数据保护的新思路[8],而郑少华(2023)的研究则探讨了数智时代环境智理中数据污染的问题[9]。这些研究显示,数据污染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法律和社会治理的问题。
2.2数据污染的类型
数据污染是指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数据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数据分析结果和决策制定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2.1错误数据
错误数据是指在数据收集、处理或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这类数据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数据录入错误、传感器故障、测量工具的误差、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或损坏等[10, 11]。错误数据的类型多样,包括缺失数据、异常值、重复数据等。
2.2.2虚假数据
虚假数据是指故意制造或篡改的数据,这些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旨在误导接收者或用于不正当目的[12]。
虚假数据的问题在许多领域中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中。虚假数据危害性大。虚假数据不仅误导消费者的决策。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消费者往往依赖于其他用户的评论来决定是否购买某种产品[13, 14]。如果这些评论是虚假的,那么消费者就可能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购买决策,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可能导致商家信誉受损[15]。此外,虚假数据还影响企业的市场决策。企业依赖于准确的数据来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如果这些数据是虚假的,那么企业的决策就可能基于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2.2.3过时数据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数据的时效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使用过时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决策。这是因为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不会反映在旧数据中。
有害信息是指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的,其内容违反法律规范或者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信息,其在公众中的传播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间接客观存在。
网络有害信息的类型包括网络政治性有害信息、网络社会性有害信息、网络有害私信息,以及煽动性信息、恐怖和恐吓性信息、网络谣言、网络诽谤信息、淫秽色情信息、传授犯罪方法的信息和网络诈骗信息。网络有害信息不仅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威胁,还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如引发焦虑、扰乱平静生活等[22]。
3精准营销过程中的数据污染的危害
3.1 对企业的危害
在精准营销中,数据污染会引发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一方面,精准营销依赖于大数据分析,但如果数据质量低下或存在污染,如数据不准确、过时或被操纵,企业可能会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决策,影响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8]。此外,数据污染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准确识别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从而影响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另一方面,由于数据污染,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可能会将资源投入到无效或低效的营销渠道上,导致营销成本增加、时间和人力浪费。
3.2 对消费者的危害
在精准营销中,隐私泄露与不良消费体验问题凸显。精准营销依赖于收集和分析大量个人数据,这增加了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一旦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对消费者的经济安全和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过度的个性化营销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感到被侵犯隐私或感到骚扰,从而产生不良的消费体验。此外,如果营销信息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符,可能会误导消费决策,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
3.3 对市场的危害
在精准营销中,数据污染还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并降低行业信任度。一方面,大数据“杀熟”现象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因个人信息被滥用而面临不公平的价格歧视,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可能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频繁的数据泄露事件和隐私侵犯问题会损害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信任度。此外,如果企业因数据污染而频繁调整营销策略,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精准营销的广泛应用,数据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企业应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完整且及时。这包括采用先进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技术,去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以及定期更新数据以反映最新的市场变化。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确保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合规性。
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是精准营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企业应遵循《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国际隐私保护法规,明确告知用户数据收集的目的、范围和使用方式,并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同时,采用数据脱敏、加密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此外,企业还应提高透明度,让用户了解自己的数据如何被使用,并提供便捷的隐私设置选项,让用户能够控制自己的数据如何被收集和使用。这不仅有助于增强用户的信任感,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企业应投资于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培养专业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团队,提升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
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自律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之,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的数据污染问题,企业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营销效率和效果,又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权得到充分保护。
5 结论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中的数据污染问题。明确了数据污染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将其分为错误数据、虚假数据、过时数据和有害信息等类型。分析了数据污染对企业、消费者和市场的危害,包括决策失误、资源浪费、隐私泄露、不良消费体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等。提出企业应从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保护用户隐私、提高透明度、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参与行业自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5.2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对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作用探讨不足。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研究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在治理数据污染中的作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数据污染形式可能不断出现,需要持续关注并研究新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静. 基于大数据精准营销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 (11).
[2]金剑霞.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精准营销研究 [J]. 中国商论, 2020, (3).
[3]徐涛. 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型电商企业精准营销研究 [J]. 中国商论, 2020, (04): 20-1.
[4]李欣. Internet网络的信息污染及其治理 [J]. 中国信息导报, 1999, (1).
[5]BEN-SHAHAR O. Data pollution [J]. Journal of Legal Analysis, 2019, 11: 104-59.
[6]SCHWARZSCHILD. Just How Toxic is Data Poisoning? A unified benchmark for backdoor and data poisoning attacks [J]. arXiv, 2020.
[7]龚谨. 创新治理数据污染 [J]. 中国信息界, 2019, (5).
[8]LIU. Big data precision market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 analysis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 and PCA model [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2021, 40(4).
[9]郑少华. 数智时代环境智理的内涵与构建路径 [J]. 甘肃社会科学, 2023, (5).
[10]牛瑞. SCADA系统异常数据分析及治理建议 [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7, 33(9).
[11]张佳欣. DMA数据质量评估与错误数据识别方法 [J]. 给水排水, 2020, 46(3).
[12]王先培. 输电网虚假数据攻击研究综述 [J]. 电网技术, 2016, 40(11).
[13]李璐旸. 虚假评论检测研究综述 [J]. 计算机学报, 2018, 41(4).
[14]袁禄. 虚假评论识别研究综述 [J]. 计算机科学, 2021, 48(1).
[15]HERMANN H. Understanding Consumer Cyber-Smear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 Advertis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