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想象类作文教学的研究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戚艳艳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想象赋予了人们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探索无限可能的力量,借助想象作文这一载体,学生们得以在思想的浩瀚宇宙中自由飞翔,孕育出既独特又充满新意的文学果实。本文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作文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对当前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进一步探究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与方法,旨在优化小学语文想象作文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教学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想象作文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也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想象作文的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想象内容不足、情感表达失真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归纳了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有效教学的策略,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想象作文的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想象作文的内涵

“想象作文”在小学阶段首次出现于课标第三学段习作板块的教学目标中“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想象作文是一种以想象为主要手段,通过文字创作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形式。它依赖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现实与幻想巧妙融合,构建出一个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世界。在这种作文中,作者可以打破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自由地设定背景、情节、人物乃至整个宇宙规则。通过文字,读者被引领进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超越时空界限的想象空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冒险、奇遇和情感波动。想象作文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加工,更是对人类潜在欲望、梦想与恐惧的深刻探索。它激发了读者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是文学领域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让人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启迪。

二、想象作文的教育价值

(一)想象作文培养想象空间

想象作文是一种以丰富想象为核心手段的作文类型,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个体。通过想象作文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得以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自由翱翔,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边界,还提升了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关键期,记忆力、注意力和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因此,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对于促进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想象作文的教学中,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想象技巧。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元素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想象作文促进文学素养的发展

想象作文是文学素养发展的重要推手。通过想象作文,学生得以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将内心的奇思妙想化为生动的篇章。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构思和撰写想象作文时,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等文学要素,从而促进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想象作文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探索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使他们的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个性。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反思,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想象作文的引领下得以稳步提升,为他们未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想象作文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它让学生在文字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不断成长。

(三)想象作文抒发个性化情感

对于习作中学生独特情感的抒发,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坦诚地展示自我的独有情绪,并且积极呈现个人的情绪体验,是创作的基本需求。但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实用主义的习作教育观念,再加上缺少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学生的习作热忱已经趋向固定,形成了“为习作而习作”“为考试而习作”的习作方法。这与学生个性的真正体现背道而驰。而想象作文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写作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发个性化情感的平台。在想象作文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情感,提高个性化情感表达的能力。

(四)想象作文培养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往往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想象作文则能够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写作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想象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学生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创造自己内心的奇幻世界。这种自由发挥的过程使得写作变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当学生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文字创造出奇妙的世界时,他们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象作文的主题和情节可以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故事相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想象作文的主题,例如童话故事、科幻冒险等[3]。这些主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当写作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参与写作活动,从而培养出对写作的热爱。

三、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想象内容不足

想象力的源泉来自深厚的日常体验与广博的知识储备想象内容不足现象通常表现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产生丰富和生动的想象,或者想象的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创意。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素材和想象空间。换言之,不管学生的想象作文有何独特之处,它们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社会事件、自然风光等实际资料进行编排的。比如,科幻类型的想象作文对小学生来讲,是一种极其棘手的问题,这主要归咎于他们对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储备不足缺乏对科技生活体验的感知。所以,学生丰富而深刻的生活经验,广泛的知识积累对于想象作文是至关重要的

(二)情感表达失真

语文课标对想象作文提出了“情感真实,内容具体”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习作中,部分学生的想象作文抒情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模仿他人的作品,而未能真正深入地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未能深入探索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缺乏情感表达的训练也是导致情感表达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过度的想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深入体验而不是强行提高作文的立意这样学生才能创作出具有真实情感、生动而富有童趣的作品。

(三)缺少写作技巧指导

想象作文虽然是一个开放式的作文形式,但它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规则。如果学生缺乏写作技巧的指导,就会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比如过度追求文章的形式美,忽略了文章本身的价值过分注重文章的创新性,忽视了文章的可读性等等。此类难题的核心表现就是,当学生开始创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脑海中可能会涌出一些新颖的、奇怪的思考,然而他们本身并不能有效地把这些思考融为一体。学生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哪里写哪里就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技巧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合理的构思,合理安排篇幅结构,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及文章的逻辑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先确定自己的写作框架,围绕自己的写作框架再进行相关的写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成果就会更加全面,结构也是相对协调的这样的方法也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写作技巧的增强。

四、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策略

(一)积累素材,丰富想象内容

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体验,是想象的原材料。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内容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直接经验匮乏和直接经验不足的影响。首先,直接经验不足,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想象就会难以开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学生们的直接经验。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这里说的观察是对生活的留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随笔等,这也是加深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除直接经验的获得外,间接经验的获得也是想象素材的重要来源。而阅读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独立性,他们通常偏爱漫画、插图书、小说等各类阅读资源。这样的阅读资源确实能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但是过于欢乐和浅显的知识的获得,却也往往难以引发学生深刻思考。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涉及一些文史、科学书籍[4]积累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合理的想象奠定基础,为学生展开想象积蓄力量。

(二)基于年龄阶段,表达真情实感

正如之前所述,学生在创作想象的作品时总是无法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习作往往缺乏孩子般的纯真和乐趣;或者是过于华丽的辞藻堆砌,言辞空洞等。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与教师的指导不当有很大关系。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想象作文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的差异,给学生习作的内容提出高要求,情感要求高立意。学生为达到教师的要求,在习作时就会出现偏颇的情况。在教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年龄和学习阶段的不同。在低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地进行想象以实现"我手写我口"的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有过多的限制,也不应该有故意提高立意的期望。在中年级阶段,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根据特定的规则或者主题去思考。对于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不应过于苛刻,否则一旦他们不敢去想,将会得不偿失。避免学生牵强的想象,基于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特定的年龄阶段是关键,而不是为了想象而想象,为了情感高度而想象。唯有如此,学生们才可以创造出充满情感活力且童真童趣的作品。

(三)重视想象方法的渗透

想象作文的创作方式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运用创新的思考和改变环境,构建一种能够超越日常的剧本,以此来展示我们对生活的一些愿景和不满。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想象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来源于实际。也就是说,我们的想象应该以现实为根据,而不能随心所欲。唯有合乎逻辑的想法,我们的观点才能被认可,也能使人感到惊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却认为想象作文应该像展示自己的想象力那样,尽可能地夸大其内容,尽可能地使其变得更加虚幻。这并不是想象作文的真实含义。无限制的构思犹如无法受到限制的活动,只能使人产生恐惧,从而丧失其艺术魅力。只有当我们把想法放入规定的框架中,它们的含义和魅力才能得到提升。只有将想象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使其更具魅力[5]想象作文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过程。通常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对现实生活中某种遗憾的不满,或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希望能够超越现实条件,去实现内心的想法。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出发,给想象作文确定主题。想象必须是基于某种思考或期望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情感依据,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无意识的想象[6]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想象作文的内涵,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想象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侯冬梅.想象作文教学:以故事为载体[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7):57-60.

[4] 超越.浅析小学语文中段想象作文的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2018,11:122.

[5] 张玲想象作文教学刍议科教导刊下旬),2017(05):156-157.

[6] 黄俊.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支架教学模式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4,(26):53-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