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奔腾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中心小学

摘要

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指出其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以及促进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包括加深文本解读以落实语文要素、丰富教育形式以增强教育效果、链接实际生活以搭建情感支架,以及通过课外阅读以提高认知水平。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旗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主阵地,更是传承文化、培育品德、塑造人格的关键环节。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深化文本解读、丰富教育形式、链接实际生活、拓展课外阅读等多种途径,实现语文教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

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培育品德的重要使命。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首先体现在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塑造上。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如《孔融让梨》中的谦让精神,《司马光砸缸》中的机智勇敢,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接受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准则。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世界,还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此外,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角色扮演等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撰写文章或进行角色扮演,如“我心中的英雄”“我为社区做贡献”等,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天然土壤。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如组织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学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审美教育的过程。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经典诗词、散文、小说的鉴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并欣赏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重要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故事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作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内化核心价值观,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促进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介绍外国文学经典、国际文化交流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等,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还能在比较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1]。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阅读、在线国际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跨越地理界限,与世界各地的小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分享各自的文化体验,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还能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之更加开放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加深文本解读,落实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核心价值观内涵,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从而使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内化这些正面价值。同时,结合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要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应精准把握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特别是五壮士在面对敌人包围时的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热爱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生动诠释。在解读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五壮士的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等,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人物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接下来,结合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大要素,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读”方面,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五壮士的英勇与悲壮;在“听”方面,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音频资料,如五壮士的真实故事、后人的追忆等,让学生在听觉上受到震撼,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在“说”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壮士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爱国精神;在“写”方面,鼓励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对爱国精神的思考和实践。

(二)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教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和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深化理解,在体验中感悟价值。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并内化这些正面价值[2]

以课文《梅兰芳蓄须》为例,教师首先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向学生介绍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以及蓄须拒演的经过,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和人物形象。然而,单纯的讲授往往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以增强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对话和场景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梅兰芳先生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坚定信念。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能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深入理解和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精神,从而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播放梅兰芳先生的经典戏曲片段、珍贵历史影像以及蓄须前后的对比照片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些生动形象的资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探讨在当今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链接实际生活,搭建情感支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将文本中的价值理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寻找共同点、引发共鸣的方式,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

以课文《为人民服务》为例,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或身边的人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帮助的情况,比如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老人过马路需要搀扶、邻居家的小孩需要照看等,自己是如何伸出援手的,或者是否曾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通过这些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实际行动。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比如,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清洁、助残助老、支教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奉献的快乐和价值,进一步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认知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推荐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阅读材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它们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面价值观的熏陶,从而提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以《雷锋的故事》为例,这本书不仅是关于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传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与“奉献”精神的生动教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此书,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从而在他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雷锋的故事》中,雷锋同志的每一个事迹都充满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从帮助战友补衣服、洗被褥,到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再到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群众做好事,雷锋的行为无不彰显了他那颗滚烫的为民之心。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会被雷锋同志的真诚与善良所打动,从而在心中树立起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榜样。情感的共鸣正是价值观教育的起点,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正面价值观的熏陶。教师在推荐《雷锋的故事》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配套的教学活动,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阅读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和感悟;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在新时代,我们如何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如走进社区、走进养老院、走进图书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助人的快乐,感受奉献的价值。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加深文本解读、丰富教育形式、链接实际生活和推广课外阅读等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融入策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卡列.语文教学要善于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03):72.

[2]王琪,孙文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与践行[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04):19-21.

[3]梁犁.整合小学语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科学周刊,2022,(21):37-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