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烨

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10019

摘要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催生了数字经济的新形态。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大城市抢占未来发展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新技术难以找到适配市场,难以实现商业化,成为其痛点,面对这一痛点,应用场景已成为推动全国各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自然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以数字经济为时代背景,以应用场景为研究载体,以南京市建邺区为研究对象,理论联系实际,为建邺区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应用场景 高质量发展

正文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建邺区应用场景发展环境分析

(一)应用场景的发展优势

1.主导产业引擎强劲

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主导产业,建邺区正在着力打造更优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为奋力推进“两个建成”汇聚更大合力。以此搭建项目交流平台,嫁接科技创新资源,搭建面向全场景的开放式产业环境,谋划金融科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合作共建金融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引入更多优质资源。

2.构筑招引强大磁场

引进小米集团华东总部作为小米集团软件研发中心和人才基地,未来将聚焦手机和汽车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等优势业务。通过产学研合作,携手南航、南理工等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助力南京打造成为创新经济高地、智慧之城。目前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江苏总部等项目均已落地建邺,河西总部经济集聚区初见成效。

应用场景的发展劣势

1.场景呈现“分散化”

目前很多场景设计只是基于现有的工作流程,再加入数字化模式,但各个场景之间却没有关联,体现整体性、重塑性的场景不多,企业和市民反馈,对于城市数字化应用的综合性体验获得感还有所欠缺,目前还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未来在场景设计初期需要系统规划,才能提质增效,提高用户的综合性体验获得感。

2.场景建设“盆景化”

丰富的场景必然溢出海量的数据,但目前部门之间壁垒还没有打通,条块之间数据互联互通不畅的问题仍然突出,各应用场景采集数据的广度、深度、精度不足,数据融合共享交换能级不高,数据为基层赋能、为行业赋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过度注重应用场景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升。

(三)应用场景的发展机遇

1.满足特定行业需求开拓新风口

很多场景的发生取决于某个特定行业的需求,例如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甄别技术脱胎于公安的人员管控场景,因为需要解决急难险重的普遍性问题,特殊历史时期就延伸出了疫情防控类场景。建邺区的疫情防控类场景尤为突出,为南京市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延伸出的疫情防控类应用场景,疫情缓解后也可继续向社区治理等领域拓展,与底层技术进行各种适配,构建各种灵活多变的应用场景。找出有需求有解决思路的需求侧、拥有底层技术单位的供给侧,协助供需两侧对接、联动、拓展思路,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特色的产业联合。

2.深化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契合度

2021年,建邺区为开启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新模式,将支持企业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列入《建邺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十条措施》,组织开展2021年建邺区应用场景专项资金申报及评审工作,并对这些优秀项目进行奖补。2022年年初,建邺区出台《建邺区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2年行动计划》、《2022年度区级应用场景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022年年底,建邺区作为全市唯一设立应用场景区级专项资金的板块,推出政策《建邺区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十六条”措施》,支持区级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3年年底,建邺区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应用。这些举措将有效推动建邺区级应用场景做强做优做大,确保更多项目真正落地见效,赋能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

(四)应用场景的发展挑战

1.新兴发展模式未定型

应用场景属于新提法、新理念。面对应用场景这一新兴产物,学者、政府和企业对应用场景的理论体系还是缺少系统认知,目前仍处于试水阶段。各行政版块之间还未协同推进相关工作,日后可能出现权力重叠等矛盾,相关政策机制并不健全,后期可以通过消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释放跃迁新动力。

2.民营企业融入重要性

目前国资背景的应用场景项目占比较高,没有吸纳产业链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央企和国企等大型集团各下属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属于产业生态集聚,但这种集团内部的合作与应用场景产业生态集聚的初衷并不一致。需更具包容性地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对于促进产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邺区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研究

通过研究建邺区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发现应用场景具有拉动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企业实现指数级增长。在产业链龙头(培育)企业的引领下,打造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能够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思维,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这项创新性、开创性工作渗透入到数字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去。

(一)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研究

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往往处于孕育期阶段。但未来可能会对需求、供给、社会变化带来深远影响,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可以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为用户带来真实的交互体验感,具有一定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在商业生活方面,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速了未来产业在旅行、娱乐、艺术、办公等垂直商业赛道上的快速变革,带动了商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建邺区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明确布局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面向制造业、文旅竞技、医疗健康、城市治理、动漫游戏等各类融合应用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未来产业集聚区。

(二)数字产业化应用场景研究

在城市治理大数据采集领域,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率先在建邺得到应用已完成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能摄像头、MEC、RSU等新型基础设施部署到位,5G-V2X网络已实现覆盖,云控平台已建设完成,各类智能网联车辆数据全面接入无人驾驶融合聚集了多方面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能力,能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数字化发展的样板,是推动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无人驾驶技术的运用,城市数据采集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但基于无人驾驶网格车安全性、运行效率等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测试、道路测试来进一步完善,以便后续大规模地向市场推广。

(三)“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研究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内在驱动,也促进金融业金融创新的新模式——“数字经济+金融科技”。金融嵌入实体经济,对于现代经济体系至关重要。“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不仅用数字技术赋能金融业务,也改变了金融的底层逻辑。重构策略的同时为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提供驱动支撑。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邓宁提出的制度政策性区位优势为指导,建邺区作为仅仅成立20年的南京市新版块,在资源禀赋上不占优势,但是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补贴,全力扶植一些处于萌芽期状态的产业,奋力拓宽发展瓶颈,实施“扬长补短”策略而不是固守“扬长避短”的理论教条。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其自身局限性,建邺区政府在合理范围内进行适度干预调控,对这些战略性产业项目进行支持,给予战略性产业企业以激励。坚持把“以金融城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推动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建设”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典范城市建设的关键一招,坚持把“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作为其主导产业,进一步擦亮建邺“金字招牌”。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建邺区发展应用场景的思考及建议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发展动能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着力点。因此有必要紧紧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场景的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理,针对当前数字经济赋能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供数字化推动经济领域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建邺方案”。

(一)结合实际挖掘场景

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推进应用场景开发建设,面向新兴数字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需求,不断促进数字技术所形成的创新成果,使之形成的应用得到创新并产生迭代效应。经过评选后,对技术前沿性好、带动力强的优质应用场景项目进行发布,为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增添最鲜活的动力。坚持需求导向,瞄准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强化用户中心思维,培育新模式新业态。除传统龙头企业外,不可忽视中小企业对于应用场景开发建设的重要作用,为科创企业提供实践与运用的机会。

(二)强化政府政策扶持

创新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模式,持续出台与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相关的产业政策,组织开展应用场景专项资金申报及评审工作,科学评价来自各个产业领域的参评项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评选出区级重点应用场景项目,并给予这些项目适当奖补。事后,对这些项目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和阶段性评估,确保项目真正落地见效,对列入市专项资金的项目,按进度安排开展验收工作。尽量实现市级、区级重点应用场景项目资金不同享,充分发挥政府先导作用,激发更多企业的创新活力。

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积极支持省、市级创新产品应用到场景建设项目中去,推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指出只有创新才能带来超额利润,引发经济的繁荣,创新理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革新与变革。“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者保罗·罗默认为,R&D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其实际价值的。因此需要去思考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之间的关系,高端的技术要形成生产力必须叠加一个务实的思路、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中,之后才能对应到一个或多个场景中,形成应用场景。

(四)构建专家咨询机制

关注重点产业领域,邀请高校专家、行业代表等,参与项目评审,围绕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的规模效益、发展成长性、研发能力、技术性、开放性、示范性、信用级别等方面进行测评。定期组织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的一对一辅导,为企业“量身定制”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强化项目本身的特色亮点,从而增加项目的吸附性和社会效益。针对涉及市级专项资金奖补的重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加强项目建设中的过程监管,避免需要参与中期评估及验收的企业故意夸大建设内容和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聘请不同类型的高校专家、行业代表,进行分类评议,科学评估项目建设成效,为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设意见和建议。

强化人才招引体系

在精准谋划发展定位和业务模式基础上,招引各方人才,应当将重点方向放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育种、先进计算芯片、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制定引才政策,招引具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相关海外工作经历的博士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人才尽快解决工作环境、配套设施、子女入学等问题,使人才能安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除此之外,还需有效增强区域人才引聚粘性,从而有效激发各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

紧密贴近人民生活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也将遴选择优发布一些与群众生活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让人民群众认识、了解、融入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去,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的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应用场景的设计和建设通常来自于创新,随着社会中的各个主体参与其中,应用场景更加紧密贴近人民生活,满足社会消费供需。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

对于各类市场主体而言,好的市场环境就像阳光和氧气,充分激发各类市场活力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推进产业安全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是其关键所在。政府应带头,提高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积极推动区级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政府也要加强对应的监管机制,使监管能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当好各方合法权益的看门人、守护员,营造一个高效、合理、健康的营商环境。

四、结论

人类社会的演进有其内在逻辑,大变革往往由事件驱动而成,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转折意义或更清晰。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政企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前进的道路充满曲折,行而不辍将致远。用不了太久的等待,应用场景可以构建出更为成熟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开发建设市场力量参与机制;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机构、市民能够与政府部门一同深入挖掘需求、设计规划方案、开发建设应用;可以让科技向产业转化的渠道更加畅通,引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并助力城市美誉度持续提升;可以带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出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赛道的应用场景;可以使各类主体开放场景资源、参与场景搭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以应用场景强链补链延链、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 张小梅. 新经济企业的应用场景研究[D]. 西华大学,2021.

[2] 芮跃华,李琮. 数字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J].产业转型研究,2021年第9期.

[3]田秀娟,李睿.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熊比特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J]. 管理世界,2022年第5期.

[4]高骞,史晓琛,黄佳金,钟灵啸. 推进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J]. 科学发展,2022年第9.

作者姓名:王烨. 性别:女. 籍贯:江苏南京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财税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