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自动控制;精准作业;远程监控
正文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逐年上升,农业面临着产量提升和效率提高的双重挑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难以满足当前智能化农业的需求,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精确操作、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新型农业模式。本文将对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
(1)传感器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的核心。农业机械中安装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氮含量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农业生产环境的各类参数。土壤湿度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农田的水分含量,从而在灌溉系统中优化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湿度下生长。温度传感器则能够帮助识别不适宜作物生长的极端温度,从而自动触发相应的调节措施。氮含量传感器使农业机械可以在施肥过程中根据土壤氮含量的变化,灵活调整肥料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通过传感器的普及应用,农业机械能够实时感知和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根据地块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化操作。这种应用不仅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如水、肥料和能源,还减少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和高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迈进了一大步,实现了自动感知、精确控制、精准投入的全流程管理,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2)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需要实时传递到中央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处理,而无线通信技术则是数据传输的关键所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Wi-Fi、4G/5G网络和低功耗广域网(LoRa)等技术被引入农业领域,确保数据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到管理系统中。农业机械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将实时采集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信息上传到云端,管理者在中央控制室或移动端即可查看和分析数据。Wi-Fi等短距离通信技术适合于小规模农场中的数据传输,而LoRa则适用于数据需要远距离传输的大规模农场。5G网络的引入更是为数据传输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农业机械需要大量实时数据的传输需求,为远程控制、实时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可能。例如,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控农业机械的运行状态,监测实时的环境数据,确保农业机械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工作。这些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让农场管理变得更高效、精准,使得生产决策更为科学,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资源浪费。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农业机械的应用过程中,数据采集与传输只是第一步,数据处理与分析才是实现农业智能化的核心。农业机械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经过传输后需要在后台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电子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计算和解读,生成农业生产所需的关键信息和预测模型。通过数据的深入分析,农业机械可以在施肥、灌溉、收割等环节中做出智能化决策,实现高度精准的操作。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可预测未来几天的气象变化,确保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灌溉或收割;在病虫害检测中,算法可以从传感器采集的叶片图像中识别病虫害的早期特征,及时触发防治措施。数据分析还能够生成长期的趋势预测,如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帮助农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数据分析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生产管理,还可以帮助预测和规划未来的农业活动,这为智慧农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管理从依赖经验转向了基于科学数据的智能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精度、资源利用率和环境适应性。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自动控制与导航
(1)自动导航系统的实现
自动导航系统的应用是实现农业机械自主作业的核心技术,凭借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具备了自动导航的功能,使其在田间作业中能够保持高精度的行驶和作业路线。现代自动导航系统基于GPS、北斗等卫星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精确定位,为农业机械提供了可靠的实时位置参考。借助高精度定位信息,导航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作业路径自动规划最佳行驶路线,避免人工操作中的重复覆盖或遗漏区域。在作业过程中,导航系统通过连续接收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校正,确保机械设备始终沿着预定轨迹前进。此外,先进的农业自动导航系统还具备自适应功能,能够根据地形变化自动调整路线和速度。例如,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播种机可以依靠自动导航系统,保持均匀间隔的种植行距和深度,确保播种的均匀性,显著提高播种质量。再如,收割机通过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不仅能够提高收割效率,还减少了人员需求和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遗漏和重复作业现象。自动导航技术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操作误差,更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使得农业机械在不同环境下均能实现自动化高效作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是农业机械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作业的重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成为现实。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械可以实现一键启动、路径选择、作业参数调整等一系列操作,操作人员无需到现场,只需在中央控制室或移动端对设备进行设置和监控,即可远程操作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不仅包含定位和导航技术,还结合了传感器数据处理、反馈控制、实时监测和自适应调节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设备的精准控制和实时调节。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在植保无人机、自动灌溉设备、收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中,例如,在无人植保机作业时,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田间地块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喷药量和喷洒速度,确保药液均匀覆盖植株,避免因喷洒过多造成药害或因喷洒不足而影响防治效果。该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作业状态和环境变化,通过传感器数据及时调整作业参数,保障作业质量。自动控制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保障了作业的精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械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高效运作,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风险。智能自动控制的全面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作业的效率,还为农业机械的无人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使农业生产朝着更加自动化和精准化的方向迈进。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精准作业
(1)精准播种与施肥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精准播种与施肥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的重要技术环节。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精准播种系统,使农业机械能够依据地块的实际土壤条件、作物需求等因素,灵活调整播种间距和深度,以确保种子在最佳条件下发芽生长。精准播种系统结合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传感器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过密或过稀播种的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种子的生长率。同时,施肥环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实时监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变化,精准控制肥料的投放量和施肥深度,防止肥料过量或不足而影响作物健康。这种精准施肥方法,不仅避免了肥料资源的浪费,还减少了氮、磷等物质对土壤的污染,保护了土壤生态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农业机械的精准作业能力提升,使其能够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作物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播种与施肥技术的引入,使农业生产不仅在效率上显著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精准灌溉系统
精准灌溉系统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农业节水的关键手段,通过精准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保证作物在最佳条件下获得所需水分。该系统借助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结合数据分析与决策算法,在作物需要时自动启动或停止灌溉设备,避免因水分不足或过量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此外,通过物联网支持,农民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查看土壤水分的实时数据,并根据作物的需求和气象变化,远程调节灌溉计划,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精准灌溉系统还能够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灵活调整灌溉强度和频次,从而有效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精准灌溉特别适用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匮乏的环境,在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精准灌溉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为全球农业节水增效提供更多助力。
(3)病虫害智能防治
病虫害的及时防治对于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而传统农业防治方式往往存在农药使用过量、覆盖不均、时机不佳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智能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传感器监控、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能够实时采集作物的生长数据,包括叶片颜色、叶脉状态等病害特征,以实现早期预测和精准防治。系统可基于传感器数据自动识别病虫害类型,并通过智能喷洒设备控制农药的喷洒量和范围,确保农药均匀分布,提高防治效果。这种技术大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负担,有效避免了农药残留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智能病虫害防治系统还能根据气候、土壤和作物生长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病虫害管理建议,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且环保。该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也使农业机械具备了自我学习与调节的能力,在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为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远程监控与管理是电子信息技术赋予农业机械的新功能,通过联网的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可以在远程实时监控机械的运行状态、位置和工作情况。
(1)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通过安装在农业机械上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机械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例如,拖拉机的油耗、温度、负荷等数据可被实时监控,避免了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延长了机械寿命。
(2)故障预测与诊断
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农业机械实现故障预测与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和故障预测算法,农业机械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预警,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性维修,减少机械的停机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五、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为农业智能化和精确化作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自动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农业机械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向智能化设备的转型。在未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春娟,柴宗旺.电子信息技术与农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及应用特点[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4,(S2):86-88.DOI:10.16107/j.cnki.mmte.2024.0670.
[2] 郭瑞丽,颉瑞瑞.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4,(S1):77-79.DOI:10.16107/j.cnki.mmte.2024.0547.
[3] 周强,詹威,陈通.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分析[J].中国机械,2024,(23):83-86.
[4] 陈剑峰.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在农业装备现代化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机械,2024,(16):56-59.
[5] 李君璐.电子信息在现代农业装备中的应用[J].当代农机,2023,(07):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