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中的德育:小学思政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纪月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时代小学 邮编:116000

摘要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承载着文化传承、情感表达和道德教化的重要功能。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重任,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思政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实现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小学音乐;思政元素;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正文


引言

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直接触动人的心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们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还能在音乐的旋律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1.1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关键,对培养学生思政道德具有独特价值。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这一情感艺术,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领悟道德真谛,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1.2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融入思政元素,小学音乐教学得以丰富与升华。传统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音乐作品的深层价值。将思政内容巧妙融入,不仅让教学内容更加多元,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深入欣赏与分析音乐作品,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从而更深刻地感悟音乐之美,教学质量自然得到显著提升。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融入思政,以音乐为桥,连接情感与道德。旋律、节奏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道德之美,培养正确审美与道德观念。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更铸就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2.1 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

小学音乐教材如同一座宝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等待着教师们去挖掘和呈现。以《卖报歌》为例,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生动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在旧社会,报童们为了生计,顶着寒风酷暑,走街串巷地卖报。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旧社会的苦难和劳动者的艰辛,从而激发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追求社会正义的责任感。

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更是思政元素融入的典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壮观场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庄严神圣的时刻。随着国歌的激昂旋律,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力,更能深刻理解国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起浓厚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了审美与德育的双重提升。

2.2 创设思政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音乐教学的广阔舞台上,创设思政教学情境无疑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妙笔。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轻松明快的旋律和深情的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还可以进一步讲述那些关于赤诚红心的感人故事。

比如讲述这个家庭内的特殊关系,虽然表面上亲眷关系不深,但在所有人的心里这份情感比亲人还要亲。随着故事的展开,学生们的情感被逐渐带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

此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自体验这份亲情的珍贵。通过模拟歌曲中的情境,学生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还能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革命情谊带来的温暖和力量。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使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深刻领悟其中的革命情怀

2.3 结合实践活动,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音乐,它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是生活中的生动实践。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教师们巧妙地将实践活动与音乐教学相融合,让思政教育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生根发芽。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音乐剧成为了焦点。学生们自己动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道具,既体现了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创造力。他们通过歌声和舞蹈,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每个人的责任生动地呈现出来。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更在无形中传递了环保的正能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除了音乐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歌曲,用音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有的学生以“尊老爱幼”为主题,创作了简单而真挚的歌曲,呼吁大家关注老年人和社会弱势群体。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才华,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政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成为了学生们亲身参与、深刻体验的过程。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4 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在小学音乐这片沃土上,教师们不仅是知识的播种者,更是思政教育的引领者。要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音乐教学,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显得尤为关键。

教师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每当国家有新的大政方针出台,或社会热点问题涌现,教师们总是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行为的示范者。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唱爱国歌曲时,会深情地讲述祖国的辉煌历程,用自己的爱国情怀感染学生;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会特别强调作品背后的道德寓意,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教师们的这些努力,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涵,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不仅学会了音乐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

将思政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是新时代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实践活动以及提升教师素养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更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用音乐的力量,奏响思政教育的最美乐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景泰,刘强.主旋律电影助力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 2022(6):3.

[2]邢学芳.让音乐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借助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清风, 2021(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