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曹小平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四中学 741407

摘要

结合当前部分学校教育现状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依然存在师生互动较少、缺乏评价跟进、实践空间不足的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改革创新教学势在必行。初中生物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应做到兴趣为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借助信息设备改革传统教育弊端。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为例,从完成预习任务,提高课堂参与感;构建互动课堂,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实验占比,深入理解课程;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实效四方面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

初中生物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抽象性的课程,与人类生活具有内在关联。部分学者认为,学好生物等于成为半个医生。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其正确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对自然生活的学习抱有热忱。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应转变教育战略,构建高效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完善思维框架,为学好生物知识、探究自然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一、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较少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优异的成绩是学生努力的见证[1]。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力求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生物知识。学生一堂课下来,不仅难以掌握丰富的知识点,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缺乏提出质疑的机会。而学习本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师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质疑空间较窄,课堂教学或难以达成预期成果。

(二)缺乏评价跟进

评价具备诊断性与激励性功能,在教学中完成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双方改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评价的渗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方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评价,但后期跟进不足,对评价造成的影响关注不够。不同的问题导致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难以体现其辅助作用,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威胁。此外,评价的不足还影响学生学习自信的提升,逐步降低其学习兴趣,导致教育面临一些困难。

(三)实践空间不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是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而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出现教育失衡的情况,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生物知识涉及到不同的职业,这些职业都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2]。假设在教学中不给学生体验职业的机会,则难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在生活中的意义。加之部分生物课堂缺乏实验设备的引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多以记忆、背诵为主,实验设备操作较少。新课改为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应严把教育关口,增强实验占比,并给予学生一些实践机会,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生物学科素养得以培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一)兴趣为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才能确保教育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于学生而言,跨学科学习、生活资源的搜集等等,都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动物、植物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认可与激励之后,学习自信得以培养,更加认可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以兴趣为主线实施教学,可以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拉近教师、学生、生物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还是课堂学习,或是课后复习,教师都应注重兴趣的融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教学,改变传统生物课堂,由“育分”过渡至“育人”。

(二)借助信息设备改革传统教育弊端

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兴起的一种教学设备,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弊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举例来讲,借助多媒体视频直观展示知识点,或借助微课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等,都是体现信息技术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已成为常态,且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的教育设备、教育技术等,为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3]。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大力开发信息技术,平衡其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占比,改革传统教育弊端,辅助教育在未来更好地发展。生物课程包括动植物、细菌、病毒、细胞等,这些都需要具象化展示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而信息技术可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完成预习任务,提高课堂参与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学生是课堂主要参与者,假设学生在学习之前尚未掌握知识,学习过程中或存在一定的难度。反之,在初步掌握知识之后,在课堂中或能跟进教师的步伐,由浅入深掌握生物知识,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了不同的教育设备、教育技术等,PPT课件、微课视频、电子白板等等。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应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上“动物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将本节知识以微课的形式体现,在课前传送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搜集一些影视资料,如动物世界、TV动物农场等。或者前往动物园观察老虎、狮子等动物的运动行为。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可以借助手写教案、PPT等方式记录,实现预习过程可视化[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展开讲解,与学生在转换地位,使其在讲解知识中二次理解,并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推动教育事业高效发展。

(二)构建互动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师生互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而师生关系的构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机遇。新课改指出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师生、生生互动是展露学生能力的一种途径,有利于教师关注不同的学生,为其“量身打造”教学方案。互动课堂的构建是否能促进生物教学,还需教师做好引领,以学生主观思考为主,激发求知欲,进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思维潜能。思维能力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值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传统教学会以讲解知识为主,或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应改革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起始阶段,先不讲解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昆虫的生活习性、繁育过程等等。学生在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昆虫的种类、生长环境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熟知的昆虫展开分析,并小组合作讨论。法布尔的《昆虫记》可以融入本节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昆虫。在多媒体情境引领中与跨学科资源的融合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高。此时教师再渗透重要知识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结合身边的资源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使自身学习能力逐步提升。

(三)加强实验占比,深入理解课程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仅凭理论知识讲解,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生物实验室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微生物,进而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体验实验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在实验中,可借助实际情况带入知识,在融合中解读理论知识,掌握教材中的要点。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备,也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假设教师仅讲解显微镜的操控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这一设备而言是不利的。只有将学生带至实验室亲自体验,规范操作目镜、物镜以及转换器等,才能深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作用。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实验的机会,使其在实验中内化知识,进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5]。例如在教学八下“了解自己,增进健康”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点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根据生活经验与生物知识为自己制作一份健康食谱。或者将自己带入某种职业,如健康管理师,思考如何为别人定做一份健康方案。以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外输,进而促使其综合素质发展提升。

(四)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实效

生物教学要想取得理想成果,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渗透评价,运用新课标指出的“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将评价渗透教学全过程。新课标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模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模式,公正客观地定义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过程性评价为例,需要教师将评价渗透日常教学中,如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复习阶段等,在不同阶段评价渗透中,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一览了然。过程性评价重在调整与规划教学,是确保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之前设定明确的目标,在经过阶段性教育之后,以测验、实践、互动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能力做出评估,划分为达标与未达标的学生。在不同评价模式渗透中,教学实现了过程的改进与结果的优化。长期将评价渗透教育全过程,可帮助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提升。新课改重在能力教育,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应遵循这一政策,在教学、评价、改善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确保教育效率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基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应长期将其渗透至教育始末,借助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览了然。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育稳步发展,教师应正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立足于问题的基础上改革方可取得理想成果。文章主要以部分学校为主,提出了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对策。但是不同学校存在的问题各有差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立足于现状改革,促进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世保.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命题创新[J].教学与管理,2023(04):69-71.

[2]朱莉莉.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生命观念[J].亚太教育,2022(14):114-116.

[3]林丕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2(10):175-177.

[4]袁志文.合作学习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现代盐化工,2022,49(01):132-133.

[5]王倩.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探索[J].教育观察,2020,9(47):131-134.

 

 


...


阅读全文